
來源頭條作者:歷史號大家好,上集我們講了東晉的建立。我們可以看出,東晉的建立其實是各方勢力的妥協,是世家大族在亂世中聯合求存。組成一個大聯盟,對抗來自北方的壓力,恰好司馬睿適合做象征的領袖。今天我們講一下東晉的門閥制度,看一下東晉和其它封建王朝有什么不一樣,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東晉開國君主司馬睿,從司馬氏普普通通的藩王,在歷史給的機遇下成了皇帝。像是南北方世家大族共同推出的統治代表,也是各方勢力的,利益調和者。為什么選他呢?因為西晉雖然不行了,但是人家還是正統,比其他人合適。如果有實力很大的人做皇帝,他會想著法的吞并其它家,讓自己家族獲得更大利益。可是司馬睿不但沒有那個實力,反而還需要依靠他們才做上皇帝,司馬睿會努力讓各方實現均衡,讓江南保持和平。所以司馬睿適合來扮演平衡各方的角色。上集說王與馬共天下,其實不只是瑯琊王氏,后面還有謝氏、桓氏等很多大族和司馬氏共過天下。再直白一點,東晉的皇帝一直是傀儡。歷史上開國君主往往都是雄才大略,大權在握,開國一般都是一個王朝權力最集中的時候。而東晉就是那個個例。從第一個皇帝就沒權力,后面的可想而知了。王敦兵變攻打到都城,司馬睿只能妥協。但是司馬睿的妥協沒有換來多久的安穩。在司馬睿死后,王敦再次造反,想取而代之新皇帝。這次他的弟弟王導都沒有幫助他,站在皇帝的一邊。最后王敦失敗被殺。從這我們就能看出東晉的局勢,皇帝統治不了世家大族。世家大族也取代不了皇帝。這樣東晉就出現政治平衡。誰也不能打破平衡。那么為什么東晉會出現,世家大族一直壓著皇權的情況呢?第一、東晉的皇位來自世家大族。沒有他們,司馬睿只是一個普通藩王。司馬睿從瑯琊到了建康,是因為南北方世家大族,讓你做皇帝你才是皇帝。司馬睿和光桿司令差不多,所以自身沒有實力。歷史上對司馬睿的評價是。聰明但是不夠雄武,不是雄武之主。這也不能怪他,因為他沒有強勢的本錢,剛想培養著親信,被王敦打回原形。第二、從春秋戰國到南北朝,南方有君主和大家族共治的基因。在春秋戰國的楚國,楚王也是受大家族、貴族的制約,所以造成那么大的楚國,感覺發揮不出全力。三國時孫家首先要和當地大族搞好關系,而且很多重要職務,都是他們里面出人的擔任。延續到東晉一直是這樣的情況。皇帝司馬家來做,大權的在大家族。這些家族有自己的土地,把持這人口,還有自己的軍隊。所以從春秋戰國到南北朝,南方一直存在這樣的國中之國的現象。東晉這樣的制度,有個特點,就是當外來威脅到來時,能夠團結起來一起抵抗。但是在對外戰爭,攻打其他地方時候,會大打折扣,就是守土還行,開疆拓土就差多了。像孫權很難北伐曹魏,一個合肥都打不下。出去打仗大家動力不大,保衛家鄉那是拼命的,抗曹操和劉備的進攻,官渡之戰、夷陵之戰都能以少勝多。今天我們講到這,后面我們繼續講東晉。喜歡的朋友,點點贊,加個關注,謝謝大家。
暫時沒有評論,來搶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