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頭條作者:PSM藥盾公益作者:廣東省藥學會 中信惠州醫院 副主任藥師 徐漢明六神曲六神曲又稱為神曲,是一味重要的消食類中藥,歷來為中醫所青睞,之所以稱為神曲,一是因為它的功效神奇,它對急性腸胃道疾病有獨特的功效;二是因為該藥的原始配伍神奇,古代的人把最早制造六神曲的6種原料對應古代六個神仙的名號,并提出在每年的6月6日制造,寓有6神會聚的意思,古代的六神:也就是傳說的青龍、朱雀、勾陳、白虎、螣蛇和玄武。由來據《本草綱目》記載,制作神曲應在陰歷六月初六,傳說這一天為天上的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勾陳、螣蛇六神聚會之日。這六神分別代表六神曲的六種原料:青龍(青蒿)、白虎(白面粉)、朱雀(赤小豆)、玄武(苦杏仁)、勾陳(蒼耳草)、螣蛇(辣蓼),用發酵法制作而成。這便是中藥六神曲名字的由來。歷史記載六神曲歷代本草都有記載,最早收載于:《藥性論》:化水谷宿食,癥結積滯,健脾暖胃。《湯液本草》:療臟腑中風氣,調中下氣,開胃消宿食。《本草綱目》:消食下氣,除痰逆霍亂泄痢脹滿。《本草述》:治傷暑,傷飲食,傷勞倦,瘧氣痞證,水腫脹滿積聚,痰飲咳嗽,嘔吐反胃,霍亂,蓄血,心痛,胃脘痛,脅痛,痹痿眩暈,身重,不能食,黃疸。六神曲的組成六神曲系由面粉 (或麩皮)、赤小豆、苦杏仁、鮮青蒿、鮮蒼耳和鮮辣蓼按一定比例混勻后經發酵制成的復合酶類制劑、曲劑,其成分為揮發油、苷類、脂肪油及維生素B等。功能主治消食化積,健脾和胃。用于食積不化,脘腹脹滿,食少泄瀉。是中醫治療宿食納呆等消化系統疾病的常用消導藥,主治飲食停滯、胸痞腹脹、嘔吐瀉痢、產后瘀血腹痛及小兒腹大堅積。臨床多用于治療慢性胃炎、萎縮性胃炎、急性胃腸炎、阿米巴痢疾,以及小兒單純性消化不良、厭食、食積等疾病,多入湯劑內服,功效神奇。制作工藝將苦杏仁制成粗粉,赤小豆煮熟軟,再將鮮青蒿、鮮蒼耳、鮮辣蓼加適量水煎煮或榨汁,與較大量的面粉或麩皮混合均勻,使干濕適宜,放入筐內,覆蓋麻葉。待發酵至表面長出霉菌時,取出,除去麻葉,切成小塊,干燥即得。以色黃棕,有香氣者為佳。六神曲飲片呈方形或長方形的塊狀,外表土黃色,粗糙。質硬脆,易斷,斷面不平整,可見未被粉碎的褐色殘渣及發酵后的空隙,具陳腐氣,味苦。以色棕黃、身干、無蟲蛀、雜質少者為佳。六神曲的炮制品臨床常用的除生六神曲外,還有其炮制品麩炒六神曲和焦六神曲,三者具有不同的功效,生六神曲健脾開胃,并具有發散作用,多用于治療感冒食滯。麩炒六神曲以醒脾和胃為主,多用于脾困納呆,飲食積滯,腸鳴泄瀉等,焦六神曲則消食化積力更強。注意六神曲與建神曲的區別六神曲與建神曲是兩個不同的中藥,其所用原料和制作工藝各不相同,建神曲是用108種草藥發酵制成,也稱“百草曲”,是健胃消食、理氣化濕、解表解毒的中藥,多用于風寒感冒、食滯胸悶及小兒感冒挾食的患者,故不宜混用。建神曲六神曲的常用組方1、神曲丸藥物組成:六神曲、橘皮。功能與主治:消食和胃,降氣止噎。適用于食噎。2、消食丸藥物組成:六神曲、烏梅、干姜、小麥蘗。功能與主治:健脾消食,行氣除脹。適用于脾胃俱虛,不能消化水谷,胸膈痞悶,腹脅時脹,食少嗜臥。3、曲術丸藥物組成:六神曲、蒼術。功能與主治:健脾化濕,和胃消食。適用于時暑暴瀉及飲食所傷,胸膈痞悶。4、消食健胃片藥物組成:六神曲、山楂、麥芽、檳榔。功能與主治:開胃消食,消積。用于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脘腹脹滿。現代藥理六神曲有調節腸道菌群的作用,能調整大黃致小鼠腸道菌群失調,對肝臟、腎臟和腸道病變具有調整和保護作用,對腸道菌群失調動物具有治療作用。六神曲能增加腸易激綜合征(IBS)患者的腸道有益菌的數量,改善臨床癥狀等。以上為“藥品安全合作聯盟”志愿者的原創作品,如若轉載請注明作者和來源!【藥盾公益】以中國非處方藥物協會、中國藥學會,中華醫學會等共同發起和成立的公益性組織——PSM藥盾公益(公眾號:PSMChina),廣匯資源,凝聚力量,促進公眾用藥安全。
暫時沒有評論,來搶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