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桂枝香》.jpg)
來源頭條作者:暮城煙雨遙王安石,北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文學(xué)家。在一般人的印象當(dāng)中,王安石的詩和散文比較出色,但是他的詞卻不太有名。事實上,王安石流傳下來的詞一共只有20首,其中有一首《桂枝香·金陵懷古》,得到了歷代詞評家的高度贊譽。根據(jù)《圣求詞》序言中的記載:有一次,蘇軾見到了王安石寫的《桂枝香·金陵懷古》后,就說“此老真野狐精也”。那么,王安石在我們的心目中,一直都是一個嚴(yán)肅高大的形象,為何會被蘇軾調(diào)侃成一只“野狐貍精”呢?這是因為,王安石用了一個傳統(tǒng)的艷詞曲牌《桂枝香》,卻寫出了“詩”的風(fēng)骨。蘇詞其實是在贊王安石的“機智”,因為蘇軾本身也愛拿艷詞的牌子來寫豪放之作。一、《桂枝香·金陵懷古》賞析《桂枝香·金陵懷古》——北宋·王安石登臨送目,正故國晚秋,天氣初肅。千里澄江似練,翠峰如簇。歸帆去棹殘陽里,背西風(fēng),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鷺起,畫圖難足。念往昔,繁華競逐,嘆門外樓頭,悲恨相續(xù)。千古憑高對此,謾?quán)禈s辱。六朝舊事隨流水,但寒煙衰草凝綠。至今商女,時時猶唱,后庭遺曲。白話翻譯:登上金陵城的城樓,極目遠(yuǎn)眺,此時正是晚秋,天氣已經(jīng)開始變得寒冷而肅殺了。千里長江水色澄碧,似一條白色的綢帶,蜿蜒而下。兩岸有翠色的峰巒,擁簇著。一艘帆船,啟航駛向了血色的殘陽里。身后的西風(fēng)吹了過來,卷起了樓頭的酒招。彩色的畫舫,在淡云之上穿梭;人間的白鷺,在星河上面飛舞。如此美景,縱使有丹青妙筆,也難以描繪?;叵肓耐?,當(dāng)初權(quán)貴們,在這里過著奢靡的生活。大家攀比斗富,絲毫沒有察覺危機的到來。可嘆一朝國破家亡,門外強敵已經(jīng)逼近,樓頭君王仍在貪戀美色。千秋百代,悲劇一直都在重復(fù)著。后來到這個地方憑吊的人,真是數(shù)不勝數(shù)。前程往事,都隨了流水,眼前只剩下清冷的煙霧和萋萋的草色??墒侨缃?,人們依舊不能吸取教訓(xùn)。不信你聽,那商女猶在唱著,亡國的《后庭花》。這首詞的上半闋,是通過對景物的描寫,來暗示當(dāng)時的北宋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危機。表面上我們看到的,是作者筆下是一幅非常美麗的江山畫卷。登高臨遠(yuǎn),入目是“千里澄江似練”。江水像一條白色的綢帶,而岸邊的山則是翠綠色的,這是多么美麗的一幅畫卷??!不過,詞人登臨的時節(jié),就有深意思了。秋天是一個肅殺的季節(jié),晚秋過了就是冬季,但是現(xiàn)在已經(jīng)能感受初冬的寒冷了。作者正是通過這種描寫,暗示出北宋王朝的重大危機,馬上就要到來了。詞中的“征帆去棹殘陽”是說,有一艘船,它在向前開動。而它行駛的方向,是落日的方向。殘陽聽起來非常的美,但是事實上,殘陽之后,黑暗即將籠罩大地。這個“黑暗”,就是大宋王朝的不歸路。詞人早就預(yù)見到了一切,可是他又有什么辦法呢?此時,他感受到背后刮來一陣西風(fēng)?;仡^一看,旁邊酒樓上的旗子被風(fēng)吹斜了。這里描寫酒樓上的旗子,其實暗示他在去借酒澆愁。接下來,詩人看到了彩色的畫舫,在云朵上開動,人間的白鷺也在星河里面飛舞,這一切好美啊,但是這些是真實的嗎?其實,這些都只是他酒醉后看到的假象罷了。詞的下半闋,詞人直接開始感嘆六朝的興亡,借古喻今:北宋王朝的危機不遠(yuǎn)了。金陵是六朝故都,為什么這里總是出現(xiàn)一些“短命王朝”呢?因為歷代的權(quán)貴階級的君王們,一旦占據(jù)了金陵后,就只知道享受繁華,不知道為將來未雨綢繆?!皣@門外樓頭”是化用杜牧詩句“門外韓擒虎,樓頭張麗華”,講的是隋文帝滅陳的故事。隋文帝滅陳國,以韓擒虎為大將,攻打金陵。韓擒虎聲名在外,非常驍勇善戰(zhàn),陳國的將士聽說他來了,紛紛棄城投降了。而這個時候,陳國末代的君主陳叔寶,還在樓頭和他寵愛的張麗華卿卿我我,真是刀架到脖子上也不著急。有這樣的君主,怎么可能不亡國呢?所以王安石就在感嘆,像這樣的事例,在六朝時期一直反復(fù)地上演著。等到那些王朝都消失了,總有后人去憑吊,然后議論他們當(dāng)年的得失是非。可是,議論完了以后,大家又都沒有吸取教訓(xùn),依然不斷在重復(fù)這種錯誤。正是:往事幽幽如流水,千古煙草同凝悲。末句化用了杜牧的名句:“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指出更教人心痛的是,到了北宋,仍然能聽到那種——“亡國之音”。二、王安石的遠(yuǎn)慮其實,在北宋中期,北宋朝廷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積貧積弱的局面。土地、財富,高度集中在一些地主和士族階層的手里。同時,宋朝與周邊國家的戰(zhàn)爭,年年爆發(fā)。北宋朝廷要養(yǎng)兵、還要養(yǎng)活龐大的士族階層,國庫日漸空虛。王石在地方上當(dāng)過20年的官,他對北宋王朝的弊病非常了解,所以他上臺后,在宋神宗的支持下,馬上推行了改革。他通過青苗法、水利法和市場交易的規(guī)范來充實國庫,為將來未雨綢繆,但是他的改革,觸動了士大夫階層的利益,遭到了后者瘋狂反對。當(dāng)時朝中支持改革的“新黨”,也與王安石有分歧。因此他個人的努力,很難見效。最后,連兩宮皇太后和皇帝都不支持他了,于是他就只有辭職了。《桂枝香·金陵懷古》據(jù)說是王安石在1067年出江寧府時的作品,當(dāng)時的他仕途剛剛有了起色,正是躊躇滿志,期望為國家建功立業(yè)的時候。沒想到,最后變法失敗,二度罷相。九年后他歸隱江寧,并且在那里去世了。王安石逝世后四十年,金兵南下,北宋就這樣滅亡了。結(jié)語《古今詞話》里面說,當(dāng)時有三十多個文人都用《桂枝香·金陵懷古》這個名字來填詞,但是只有王安石“匠心獨運,卓爾不群”。因為他這首詞,是用艷詞柔麗的筆法,在寫敘說六朝興亡的歷史大教訓(xùn)。詞的上闋寫景,但是無一句沒有“潛臺詞”?!暗桥R送目”,是站得高,看得遠(yuǎn)。“故國晚秋”、“征帆”、“殘陽”等詞,既是寫實,又是寫虛。下闋歷史敘事,直抒胸臆。情景交融,意脈連貫,筆力清遒朗肅,獨樹一幟。填詞卻寫出了詩的風(fēng)骨,正對了蘇軾的胃口,因此蘇軾也忍不住要贊他一聲“野狐精”。“野”是說王安石的寫法來得有創(chuàng)意,“狐精”其實是夸獎王安石機靈。只是蘇軾為人俏皮,夸人倒像是在罵人。
暫時沒有評論,來搶沙發(f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