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的雅稱有哪些,古代秋天別稱...
964
2023-10-05
秋
甲骨文
上半部分是昆蟲下半部分是火秋天收獲谷物后焚燒秸稈以便消滅害蟲所以“火燒昆蟲”為秋秋天有高爽的秋空和豐實的蘊涵,還有諸多美麗的別稱,如農歷七月稱為首秋、孟秋、初秋、早秋、新秋、上秋,八月稱為正秋、仲秋、中秋、桂秋,九月稱為晚秋、季秋、涼秋、暮秋。此外,秋天還有許多雅稱,一起來看看吧!
秋日、秋節漢劉楨《贈五宮中郎將》詩:“秋日多悲懷,感慨以長嘆。”漢班捷妤《怨歌行》:“常恐秋節至,涼風奪炎熱。”
三秋古時七月為孟秋,八月為仲秋,九月為季秋,合稱三秋,代指秋天。唐王勃《滕王閣序》就有“時維九月,序屬三秋”之句。清代納蘭性德《與顧梁汾書》:“天清氣朗,時值三秋。”
九秋整個秋季為90天,共分九旬,故秋天有九秋之稱。晉張協《七命》詩:“唏三春之溢露,溯九秋之鳴飚。”唐陸暢《催妝五首》之一:“聞道禁中時節異,九秋香滿鏡臺前。”
九和古代以九為金的成數(成數,泛指比率),秋屬金且氣和,所以稱秋季為“九和”。《管子·幼官》:“九和時節,君服白色,味辛味,聽商音。”尹知章注:“金成數九,金氣和,君則順時節而布政。”
金天、金秋、金素古代五行之說,秋屬金,故稱金天、金秋或“金素”。唐王維有詩:“金天凈兮麗三光,彤庭曙兮延八荒。”唐陳子昂有詩:“金天方肅殺,白露始專征。”謝靈運《永初三年七月十六日之郡初發都》詩云“述職期闌暑,理棹變金素。”李善注解說:“金素,秋也。秋為金而色白,故曰金素也。”
素秋、素律、素節秋屬金而色白,秋天又稱素秋、素律、素節。晉朝潘正修有詩:“予登素秋,子登青春。”杜甫《秋興》:“瞿塘峽口曲江頭,萬里風煙接素秋。”歐陽修《清商怨》:“關河愁思望處滿,漸素秋向晚。”前蜀韋莊《三用韻》“素律初回馭,商飆暗觸襟。”歐陽修《水谷夜行寄蘇子美》詩:“我來夏云初,素節今已屆。”
商秋、素商古以五音(宮商角徵羽)配合四時,商為秋。商音凄厲,與秋天肅殺之氣相應,秋故名商秋。晉潘尼《安石榴賦》:“商秋授氣,收畢斂實。”晉陸機《行思賦》:“商秋肅其發節,玄云霈而垂陰。”杜甫《七月三日戲呈元二十一曹長》詩:“今茲商用事,余熱亦已末。”何晏《景福殿賦》中有“結實商秋,敷華青春。”意為秋天結實,春天開花。馬祖常《秋夜》:“素商凄清揚微風,草根知秋有鳴蛩。”
白藏按五色學,秋色為白,秋又是收獲儲藏季節,故秋稱之為白藏。梁元帝《篡要》:“秋曰白藏,亦曰收成。”有“白藏”注解曰:“氣白而收藏萬物。”《爾雅.釋天》:“秋為白藏。”
爽節天高氣爽的季節,指秋天。南朝謝月兆有詩云:“淵情協爽節,詠言興德音。”爽節亦指重陽節。唐李適有詩曰:“爽節在重九,物華新雨馀。”
旻、九旻、西旻《爾雅·釋天》:“秋為旻天。”如謝靈運《永初三年七月十六日之郡初發都》詩:“秋岸澄夕陰,火旻團朝露。”夕陰,傍晚陰晦的氣象;火,心星,初秋時西流隱沒,故為秋候。 “九旻”“西旻”“西陸”“西顥”也是秋季的別稱。如唐代韓鄂《歲華紀麗·重陽》:“重陽佳辰,九旻暮月。”秋季位在西方稱吳,所以秋季又稱“西旻”。如明代湯顯祖《彪賦》:“夫何山中之一獸兮,受猛質于西旻。”
凄辰、蕭辰“秋入江湖暗,風生草樹悲”。秋天是肅殺無情的,所以秋季又稱“凄辰”“凄序”“蕭辰”。北周庚信《和穎川公秋夜》詩曾經嘆曰“葉黃凄序變”。唐代岑參《暮秋山行》詩:“千念集暮節,萬籟悲蕭辰。”
金色、橙色、紅色、綠色
各種顏色五彩繽紛
是誰打翻了大自然的調色盤
天轉涼
不要忘記穿秋褲哦
發表評論
暫時沒有評論,來搶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