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見新修的房子,「回眸十三五
877
2023-10-06
“我申報了易地搬遷項目,住進了新房子。我以前住的是土窯洞,出行條件也不好,新房子建成后,我們一家就高興地搬過去住了,各方面條件都很好?!苯?,走進鎮原縣殷家城鄉殷家城村村民白天真家里,他一邊掃院子一邊高興地對記者說。
鎮原縣殷家城鄉李園子村易地搬遷居民點走進屋內,房間寬敞明亮,整潔舒適。曾經,白天真家庭生活非常困難,一直居住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修建的窯洞里,黑暗擁擠。2016年危改指標下來后,鄉村兩級優先為他安排。鄉村干部多次入戶協調解決建房過程中的實際困難,幫他統籌資金,統一組織備料、統一組織建造,修了三間新房子,他幾乎沒操什么心。白天真的妻子說:“房子好了,我們的心便安了,這才像個家的樣子?!?/p>鎮原縣殷家城等北部鄉鎮山大溝深、交通不便、基礎設施落后,群眾住房大多以窯洞為主,土質疏松,極不安全。住房問題是戶內脫貧的一項至關重要的因素,曾經一度是廣大幫扶干部的心病。易地扶貧搬遷項目實施以來,殷家城鄉按照“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的工作目標,啃硬骨頭,有計劃地搬遷安置存在吃水難、行路難、上學難、就醫難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建成李園子村易地扶貧搬遷工程1處50戶,實施危窯危房改造1226戶,徹底解決了群眾的住房安全問題,白天真家就是其中之一。如今,這個曾經被認為不適合人類居住的地方,已是另一番景象---空氣格外清新宜人,一條條平整的柏油路和砂石路延伸到農戶門前,一座座新修的房子整齊排列,一塊塊平整的梯田在山腰間舒展.....惠達家園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配套扶貧車間在危房改造中,鎮原縣從實際出發,切實保障和改善不同家庭、不同群眾的生存生活條件,讓群眾告別了破窯洞、土坯房,住進了環保抗震、舒適安全的磚混結構新房,有效解決了行路、吃水、入學等問題,并通過增收致富產業,引導農民就業創業,增強搬遷群眾的幸福感,讓他們安居樂業。今年65歲的路等學是鎮原縣臨涇鎮毛頭村的一名建檔立卡貧困戶,住了大半輩子窯洞的他今年搬進了鎮原易地搬遷項目惠達家園小區的新家。他說:“我們8口人交了2萬塊錢,就得到了這套造價28萬元的樓房,如果用商品樓計算的話,應該接近40萬元。這里坐車方便,不遠就是中醫院和菜市場,生活質量提高了。”鎮原縣惠達家園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老人們坐在院子里聊天搬進樓房后,老路就把自家20多畝地流轉給了村里的花椒合作社,自己則在小區當保安,有了雙份收入。他說:“每年流轉費將近8800多元,我一年再掙上24000元,加起來就有3萬多元。3個孩子在外邊打工,每年還能掙上幾萬元,一年下來全家收入過了10萬,全家不但脫貧了,往后還要過上小康日子。”現在,路等學下班幾步路就能到家,空閑時間多了,他便重拾起年輕時最喜歡拉的板胡,日子過得有滋有味。他說:“過去每天要干農活,根本沒有時間玩這些,現在休閑時間多了,可以說老有所樂、老有所為,這是做夢都沒想到的,感謝國家的扶貧政策讓我過上好日子。”鎮原縣武溝鄉孟莊村易地搬遷居民點據悉,2018年以來,鎮原縣累計篩查農村住房11.82萬戶,核發鑒定報告、達標認定書、安全標識牌9.52萬戶,改造危房(窯)37215戶;實施易地扶貧搬遷7168戶2.65萬人,實現了“住有所居”的目標。(作者:張凡)來源:鎮原縣融媒體中心
發表評論
暫時沒有評論,來搶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