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呂梁的人人品怎么樣,盤點山...
1068
2023-10-07
2.白龍山
呂梁市嵐縣白龍山歷史悠久,山上建有白龍廟,關于白龍神的傳說,更賦予白龍山以神秘色彩。傳說白龍神原是陜西州官,因私放無罪難民被貶為嵐縣縣令。在任期間愛民如子,深受當地百姓擁戴。某年,因久旱無雨,寸草不生,縣令立下誓言,找不到水不進食,他率領民眾遍尋水源。兩天滴水不見,第三天來到大萬山,半山腰石巖下的灌木叢中,顯露出泥水。縣令大喜,忙與民眾撬石挖泥。挖至六七尺時,清水自溢而流。眾人痛飲甘泉,縣令倚石而眠過了很久,不見醒轉,急忙呼喚,竟沒有反應。原來縣令心力交瘁已然去世。眾鄉民悲痛之余,不忍立即埋葬自己的父母官,就在他坐化的地方搭起一個小棚。山谷深處冒起滾滾烏云向天空密布,霎時間,電閃雷鳴,連陰雨三天,生靈得救。縣令葬于坐化之處,上面蓋了一間小廟,塑了神象。人們將小廟取名“白龍廟”,大萬山也隨之稱為白龍山。人們又將清泉水坑砌石為井,謂之“圣水井”。3.小米錢錢飯
這是個關于十六國時期后趙開國皇帝石勒的故事。石勒稱王建立后趙,光初十年,石勒大敗劉耀,劉耀逃跑,石勒率領三軍奮勇直追,追到現在的呂梁市西北臨縣,在紫金山安營扎寨。臨縣久旱,加之兵禍連年,百姓饑寒交迫,石勒軍士無以為食。石勒命士兵采集“榆錢”,把榆錢用水清洗干凈,摻進小米熬成“錢錢飯”充饑。還命士兵帶上“錢錢飯”賑救災民,使當地人度過了災荒。后來百姓為紀念石勒,在紫金山間修建大王廟,亦名石勒寺,供奉“錢錢飯”。而榆樹錢只在春季才有,老百姓就以黃豆煮熟搗扁而代之。后來人們覺得黃豆錢錢小米飯非常香美可口,就逐漸流傳開來,延續至今,就形成了今天的“錢錢飯”。4.石塔
在崔家坪,張姓、康姓、劉姓家族比較富裕,崔姓家族貧窮弱勢,有一天,有一個南蠻子來這里,患了重病,其他人都不理睬他,只有崔姓人看他可憐,給予幫助。經過他的照料,南蠻子的病終于好了。南蠻子為了報答崔姓人家,就對崔氏說,你建一座石塔,你們崔家以后就會強大起來。崔氏說,我們窮哪能修起塔呢。南蠻子說,這個不用你操心,你只要把這幾姓人家的代表請來,我發動讓他們帶頭一塊修。崔氏將這幾姓人家的代表請到后,南蠻子說:我走了多少地方,發現你們過街橋西南那一處地方風水最好,如能建起一座石塔的話,對你們幾大家族都好,以后會有更好的出人頭地的機會。眾人聽了南蠻子的話,就聯合起來修建了這座石塔。后來其他幾大姓都垮掉了,只有崔姓一家獨大,進士、舉人出了好幾個,成為了臨縣崔姓的主要組成部分。5.北武當山
北武當山也叫真武當。相傳,凈樂王太子玄元14歲時誠心修道,經過42年風風雨雨的磨煉,在湖北武當山修成正果,被封為北方正神,這就是道教尊奉的神——真武大帝。被封為北方正神之后,真武大帝就決定在北方尋找一座山作為行宮,為了尋覓這座山,他先后99次游歷北方,一日他駕祥云來到呂梁地區的關帝山區,發現有一座山雄踞于群峰之間,頓時心中一亮,贊道:“好一座奇山秀峰”。但是,又感到主峰略低了一些,于是便用兩手指捏住頂峰,微微向上一提,峰頂頓時就升高了99丈,遠遠高于四周群峰,他高興地說:“又一武當山兮!”從此北武當山正式得名,并一直延用至今。6.嵐縣面塑
嵐縣面塑是用面做的各種面制品,作為一種古老的民俗活動,每年農歷二月十九,山西省呂梁市嵐縣舊城內即嵐城北街有一傳統的古廟會即“貢會”。相傳很久以前,當地有一位善良賢惠的年輕媳婦叫慧蓮。她過門不久,丈夫去世,婆婆也因此雙目失明。她用一顆善良的心侍奉婆婆,持家種地,四處求醫買藥。在萬般無奈的情況下,婆媳二人四處乞討。在一個風雪交加的冬夜,婆媳倆宿住一座破廟,饑寒交迫,二人昏倒在地。朦朧中,慧蓮看見一位白衣的老太太手拿佛塵翩然而至,用拂塵在婆婆雙目上輕輕一拂,盲婆婆的雙目便立刻放出光芒。慧蓮很感動,跪地拜謝。而后白發婆婆將她扶起,還教她秘方為窮苦人治病。后來,她行醫鄉里,為百姓治病,成了一位神醫。老百姓稱她為神醫仙姑。慧蓮一直活到90歲而坐化。鄉親們為紀念她,在她坐化的地方修了座廟,并把她坐化成仙之日——農歷二月十九日,作為一年一度的紀念日。7.鳩鴿二仙唐貞觀末,有“鳩鴿”在玄中寺僧舍屋檐筑巢,哺育二雛,老僧看著可親可愛,便將剩飯米粒喂給它倆吃。后來這兩只小鳥羽翼尚不豐滿就急著學飛,結果雙雙摔死。老僧看著可憐,便將它倆埋葬入土。十來天后,老僧夜夢兩個兒童對他說:我們原有罪,被罰為鳥類。我們因為聽到您念《法華經》而得妙法幫助,轉生為人,投胎到離寺十余里某村一戶人家,十月后將誕生人世。屆時老僧前往探訪,果然有婦人孿生二男。老僧為兩嬰兒做滿月佛事,并喚出“鵒兒”之名,而兩嬰兒竟能應聲作答。若干年,兩個孩子長成少年,老僧便把他們領到玄中寺,拜師受戒出了家。從此,這兩個孩子便開始清苦地持戒修行。他們修行的地方就在玄中寺北面山崖下的一處叫龍堂的石洞里。在那里,他們萬念俱寂,一心修行,整整四十年不輟,最后一齊坐化在石庵之中。以后,他們還在石庵里顯示過圣跡,終成正果。8.麻衣仙姑
相傳麻衣仙姑本名任靈巧,乃龍女轉世投生于桑村一任姓農家,母親早逝,父親又娶了繼母,繼母對靈巧心生妒忌,百般虐待。靈巧十歲時,繼母就讓她學著紡棉花,一個成年婦女一天也不過紡個三四兩紗,卻要求她紡一二斤。對于繼母加在她身上的繁重勞動,靈巧從無抱怨之聲,每次都能完成。繼母疑惑不解,便密密跟蹤探其究竟。結果發現,靈巧將棉花弄到麻地里,一綹一綹地掛在麻枝叉上,到傍晚時就能變成棉紗。靈巧的事跡很快傳遍各村,求婚者絡繹不絕,繼母給她草草的許配了出去。迎親的花轎到了門。靈巧借口上廁所出了門,徑直鉆到麻子地里去了。繼母帶著娶親的人追到麻子地,麻子,靈巧拔起麻子,夾于兩腿之間,騰空飄然而去。靈巧駕麻子來到石室山,在此靈泉洞身披麻衣,日日苦心修煉,終成正果,因其身披麻衣修煉成仙,故被稱為“麻衣仙姑。”9.劉三推車
在很早以前,有一個農夫名叫劉三,他每日以推車送人和送貨為生。新年后的一天,他推著車外出謀生, 在街頭遇一少女,要坐他的車去城里觀燈,劉三便推少女而行。行到街市,少女因有事進入一個院落,劉三在外等候,等了好久不見少女出來,劉三忍不住進院尋找, 院內毫無人影,只見墻上掛著一幅古畫,在畫的下面放 著一串銅錢。原來他推的少女是傳說中的古畫仙子。之后民間藝人根據這個傳說的故事, 制作成在街頭能表演的社火。10.琉璃咯嘣琉璃咯嘣兒是一種玻璃制造的響器,頭大,呈扁圓形,其身管狀、細長,樣式五花八門,且大小不一,。用嘴吹吸時,最前端極薄的玻璃在氣流鼓動下發了“咯嘣兒、咯嘣兒”的聲音,因此得名“琉璃咯嘣兒”。相傳上古時候女媧煉石補天,在采集七石熔煉時用到了琉璃。后來琉璃傳到了民間做成了人們的日用器,老藝人根據琉璃的特性做出了琉璃咯嘣。女媧被作為這個行當的祖師爺供奉。發表評論
暫時沒有評論,來搶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