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頭條作者:百曉生人物紀在中國古代,人們普遍擁有天人感應的觀念。因此,古人常常將人置于整個宇宙天地的大系統中,將人作為自然之子而加以研究,以此做到“天人合一”。縱觀整個封建社會時期,歷代統治階級甚至平民百姓,都對天文占星非常的重視。早在春秋戰國時期,甘德、石申等人,就已經建立了星官體系,而后經過秦漢、三國時期的發展,到了隋唐時,我國的星區劃分體系趨于成熟。從此之后,我國封建王朝的星宿星象學,則基本沿用這一體系。而在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三垣二十八宿。所謂三垣,即紫薇垣、太微垣和天市垣。關于這些星座的劃分,最早出現在《石氏星經》當中,其作者正是石申,而石氏星表也是至今為止發現的世界上最為古老的星表之一。在三垣中,每一垣都是一個比較大的天區,其中包含了許多星官。三垣之下,則是二十八宿。二十八宿是中國古代所創星區劃分體系的主要組成部分,其劃分是古人在生產生活的實踐中根據季節的變化和太陽所處的位置而總結區分的。在古代,人們不僅根據天文星象推演歷法,指導生產,同時還將星宿與命學相結合,通過每個人對應的星宿,推斷吉福禍兇。在古代人們口中就曾有過一句俗語:“女帶咸池,屋外養漢,男有華蓋,富貴不愁”。這句俗語到底是從何而來呢?表達著什么樣的意思?其中的“咸池”、“華蓋”又都代表著什么呢?這些都與我國古代的星象學中的內容有關。所謂“咸池”,實際上是古代星象學中的星官之一。在很多的史書古籍中,都有著關于咸池的記載。《淮南子》中就曾記載:“日出扶桑,入于咸池。”意思就是咸池是太陽落下的地方,也有一說是太陽沐浴的地方。因此在古人的眼中,咸池被認為是洗去污穢的地方,是為藏污之地。而根據古代人們所信奉的紫微斗數推命術,咸池星的紫微斗數為:“葵水、陰水,主桃花,入命、身、財、福諸宮,多好色、破財。”因此,在古人的占星術中,咸池又被稱為桃花煞,凡是生辰八字中命帶咸池的,其主外貌尊重,內心風流,心好酒色。所以,中國古代民間才有了“女帶咸池,屋外養漢”的說法。那么“華蓋”又是什么呢?在中國古代星象劃分體系當中,華蓋也是星官之一,屬于紫微垣,共十六星,形似傘狀。因此,在中國古代,帝王或者大臣車上的傘蓋也被稱為華蓋。《卦辭》中曾有過記載:“華蓋星甲木,陽木,主孤高,有科名、文章、威儀,入命身宮,宜僧道不宜凡俗。”因此,在古人眼中,男子如有華蓋,往往聰明好學,思維細密,不隨波逐流。倘若再遇上貴人,則必定能夠飛黃騰達,能享受很高的清福。不僅如此,命有華蓋者,往往有科名,當大官。所以古代才有“男有華蓋,富貴不愁”的說法。紫微斗數作為中國古代的一種預測學說,蘊含著古人對天文地理、社會環境和人際關系的探討,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部分。然而,將一個人的命運,與天上的星宿對應,而貼上各種標簽,實在缺乏科學依據。仰望星辰,是中國古人的浪漫,立足腳下,實事求是,是今人的智慧。
暫時沒有評論,來搶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