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幻想場景自言自語,20歲小伙...
726
2023-10-15
來源:錢江晚報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 記者 何麗娜 通訊員 應曉燕
“我是警察局長”“我炒股賺了7個億”“我有10個老婆”……20歲的浙江小伙小劉(化名)經常會莫名說這樣的“瘋話”,有時還會在大庭廣眾亂舞。因為這些奇怪的表現,身邊的人都以為他得了精神病,可結果上醫院查出來竟然是癲癇。
抽搐、翻白眼、口吐白沫,這是大家對癲癇最深刻的印象。但很少有人知道,甚至連有些醫生也不知道,在抽搐等全身癥狀出現之前,多數患者往往會先出現失神、莫名奇妙咀嚼、包括幻想在內的精神癥狀、兩個嘴角下拉的“帽子癥”等局部癥狀。
“正因為大家對這些病癥的認識不足,臨床上被漏診或是誤診患者的悲劇時有發生。要知道,癲癇每發作一次,都會損傷大腦神經細胞,到一定程度會使神經功能退化,甚至導致認知下降、人格不健全等嚴重后果。而要是疾病能在局部癥狀出現時得到早期確診與治療,患者的生存質量會是大不相同。”浙江省立同德醫院神經外科首席專家陳書達說。
浙江小伙常常胡言亂語或亂舞
大家都當他是得了精神病
癲癇患者在生活中并不少見,根據2015年中國抗癲癇協會發布的數據,我國有600萬活動性(24個月之內有發作過)癲癇患者。很不幸,小劉就是其中之一。
據了解,小劉最早出現胡言亂語和亂舞的癥狀是在上小學高年級時,差不多每個星期都會發作一次,持續時間為十幾秒的樣子,發完之后他完全不曉得自己做了什么,但正在上課的老師和同學的思緒卻被他徹底搞亂。于是,幾次之后,家長就被老師請去談話,后來,看他一直沒能改掉這個“壞毛病”,老師也只能委婉地表達了讓他先待在家里的意思。
起初,家長以為小劉的舉動只是男孩子調皮搗蛋而已,可在家親眼見過之后,他們才意識到孩子可能生病了,而且他們懷疑是精神病。小小年紀的小劉被爸爸媽媽帶去看精神病專科醫生,診斷是精神分裂癥,還給開了藥。當時,全家人都絕望極了,覺得這孩子從此“廢”了。然而,更糟糕的是,精神病的藥對小劉并不起作用。小劉爸媽又帶著他跑了好幾家醫院,做了一堆的檢查,終于在一張腦電圖報告上,醫生發現,小劉得的其實并不是精神病而是癲癇。
對于這家人而言,這個發現本來是個好消息。因為通過正規的藥物治療,75%左右的癲癇患者病癥可以得到滿意控制,享受正常的生活學習。但很不幸,小劉屬于另外25%的藥物難治性癲癇。在找到陳書達醫生之前,他已經吃了有七八年時間的藥,這些奇怪的癥狀還是每個星期都發,而且持續時間越來越長,最長時達到半個小時,不知道的人都把他當是“瘋子”。
陳書達醫生在給患者手術
一朝手術終趕跑十年“怪病”
20歲小伙沒錯失最好的青春
手術是那些對藥物不敏感的癲癇患者的另一條出路,但據臨床統計,也只有其中一半的人適合手術,且手術的部位是在大腦里,稍有不慎把人開壞的案例也不少,小劉爸媽因此一直猶豫不決。
直到不久前,他們慕名找到陳書達醫生,得知現在的手術已與以往大不相同。手術前,要先根據患者的癥狀表現、影像學檢查、腦電圖等資料,大概找出腦細胞異常放電的路徑,也就是要找到刺激區、啟動區、表現區、病灶區、致癇區、功能缺失區、早期傳播區等7個區域組成的癲癇發病網。當然,這些還只是大致的位置,還得通過在腦子里反復放電驗證來進一步精準定位之后才能手術。而在手術過程中,因有的發作區貼近語言、運動等重要的功能區,必要時還得實施清醒麻醉,就是手術中途把病人叫醒,一邊手術一邊跟病人交流,避免重要的功能區受損。
從術前評估到精準手術再到術后的康復,整個過程離不開先進的儀器設備,但更不可缺的是醫生的經驗。陳書達醫生到目前已完成近400例手術,這在癲癇專科醫生中已是名列前茅。也是較早開展當下這種新手術的醫生之一,經他之手回歸正常生活的癲癇患者比比皆是。
這次,小劉爸媽再三斟酌后決定拼一把。結果是,他們成功了,困擾了這個家庭十來年的“怪病”終于被趕跑了。20歲的小劉,風華正茂,他可以盡情享受人生中最美好地青春時光。
發表評論
暫時沒有評論,來搶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