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詢代表作,我們學歐,歐陽詢...
597
2023-10-19
都說歐陽詢的楷書最好,那歐陽詢又是跟誰學的呢!當然,現在都認為歐陽詢借鑒或者說參照了隸書、魏碑的筆意、筆法、結構,也確實是如此。但歐陽詢又具體學了誰呢?這個問題以前很不好回答,現在明白了。
清道光十四年,也就是1888年,陜西蒲城出土了一個一字不損的墓志,正書,十七行字,每行三十七字,共一千二百九十二字,此碑是隋文帝仁壽三年,也就是公元603年立的。
觀此志楷書:用筆勁利,點畫清峻,筆意精到,神采飛動,字形結構勻稱妍美,端莊平和,書法結字謹嚴,是隋代書法的代表作,是唐代歐陽詢一派楷法的先驅,是初學者的極佳范本。
我們先看幾個高清放大的單字:
《蘇孝慈墓志》,正書,三十七行,行三十七字,共一千二百九十二字。
清光緒十三年(公元1887年)在陜西蒲城縣出土,因此石出土較晚,故字口清晰完好。
此志結字略扁而稍帶六朝遺意之外,與唐人楷法已十分接近,對方筆的運用已十分成熟,與《董美人墓志》亦極為相似。
康有為《廣藝舟雙楫》評此碑曰:“《蘇慈碑》以光緒十三出土,初入人間,輒得盛名。以其端整妍美,足為干祿之資,而筆畫完好,較屢翻之歐碑易學。于是翰林之寫白折者,舉子之寫大卷者,人購一本,期月而紙貴洛陽,信哉其足取出。”
又因此碑經刻工鑿刀下石,筆意已失,鋒芒過露,加上筆畫又較強、容易形成康有為批評此石所說的“氣勢薄弱,行間亦無雄強茂密之象。”故初學者要注意在臨寫時要盡量恢復其自然的筆意,以免犯板滯浮薄之弊。
蘇孝慈,扶風人。北周時曾做過工部上大夫,隋時仕兵部、工部尚書等職。
此志出土后,即由知縣張榮升在第二十一行“文曰”的“曰”字之下加刻跋文二行;此后跋文又被人鑿去,在整紙拓本中,可以清晰地看到鑿痕。
《蘇孝慈墓志》高清分頁
本資料已存入書法資料U盤>>
書 法 空 間 原 創 出 品
內含25G高清書法資料U盤
169元/個 全國包郵
7月23日(周六)09:00開售
點擊本文底部“閱讀原文”或識別下面二維碼購買
▼
▼ 點擊下方 閱讀原文立即購買
發表評論
暫時沒有評論,來搶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