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頭條作者:早媽美食轉眼間,清明節就要到了,作為中國傳統節日,清明節一直在人們心目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清明節因為在仲春和暮春之間,所以也叫做“踏青節”,此時的氣候溫暖,鳥語花香,帶著家人外出游玩最為適宜。清明節歷史悠久,它起源于人類祖先敬仰和春祭禮俗,發展至今清明節更是被大家重視,因此成為了法定節日。清明節是重要的祭祖節日,與“上元節”“下元節”統稱為“三元節”,每逢這一天人們都要去往祖先的墓碑前掃墓祭拜,表達對祖先的思念以及尊敬之情。那么既然作為傳統祭祀節日,民間也流傳著很多風俗,老人常說“早清明,晚十一”,準備上墳的物品需要早早的準備好,到了清明這一天,就要趕早去上墳祭拜,務必要在中午12點之前。也有人清明燒紙要趁早,因為燒100可以頂200。當然由于各地風俗不同,還有“前七后八”的說法,意思就是可以在清明前的7天,或者清明后的8天內都可以上墳。從前人們去上墳祭祀都比較隆重,但是隨著社會發展,大家工作越來越忙碌,省去了很多環節,通常情況下只會帶上一些紙錢、蠟燭,然后匆匆燒完就完事了。其實上墳除了這些之外,還要多備3樣,民間常說“上墳帶3樣,后代子孫旺”,大家知道是指的哪三樣嗎?上墳帶3樣一、蘋果蘋果從古到今都是祭祀時會用到的水果,這是因為蘋果的寓意非常好,代表著平平安安,上墳帶蘋果希望先輩們能保佑家人平安健康。二、橘子橘子是祭拜先祖,祭拜神靈的必要物品,因為橘子是橢圓形,外皮金黃,開起來相似金子,有著比較神圣的意思,表達了對神靈的敬畏之情,擺上橘子象征著團團圓圓,收集財富的意思。三、紅棗紅棗營養美味,除了吃之外,也是供桌上比較常見的祭品,家里有新婚夫妻的人,擺上紅棗寓意“早生貴子”,但是它的另一層寓意是“趁早抓住機會”,大家希望能在新的一年早早抓住機遇,從此飛黃騰達。除了這3種水果之外,其實香蕉、桃子也是寓意很好的貢品。不過有些水果雖然好吃,但是寓意不好,就不適合當做祭祀用品了,比如梨,它有離別分別的意思。葡萄這種成串的水果,有成串成群地跟去世的人走的意思,不適合上墳。清明節的這些風俗雖然看起來有些迷信,但是卻代表著人們對于美好生活的期望,同時也表達出對于先輩們的尊敬和懷念之情,這恰恰體現出了中華傳統美德。即便先輩們已經不在了,但是他的事跡以及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用最簡單的 食材做出最美的佳肴,為家人做一頓愛的美食,我是媽咪早早,每天都會為您帶來一道家常美食。如果喜歡我的話就點個贊,轉發關注下哦!
暫時沒有評論,來搶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