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頭條作者:意趣閣藝術沙龍書法/文:王偉(知止)書法是一次靈魂探尋之路,沒有終點。書法是一生的追求,應有杜鵑啼血般的執著、泣淚成雨般的虔誠。易經曰:取法乎上,僅得乎中,取法乎中,僅得乎下,取法乎下,僅得乎次。書不入魏晉皆俗,取法決定成敗、是否高級?書者,變易。易經所講:相生相克,以不變求萬變,以變化實不變,易經的哲學如此,易者變也,經者不變也。書法首要需運籌帷幄于神韻,容納萬象于紙筆,未書而構思,整篇之布局,陰陽互補,相生相應,行氣流線。呼吸通暢,如千里陣云,又大江東去,入法高古,百家揉捏,推陳出新,自我救贖。獨立個性,自由精神。是故變化多端,神鬼莫測。易經云:時止則止,時行則行,動靜不失其埋,其道光明。動如脫兔,或如九天之上,彩云追月,入王出王,集天地氣象,自然萬物皆通書法,如小草生長,又如大江奔流,驚蛇出發,飛鳥出林。靜則處子,靜水流深,不激不厲,風規自遠。坤至柔而動也剛,至靜而德方。每一幅作品應由作品本身之意象,融入創作者的理解,還有心情、狀態、審美、情趣方成其書法作品。書者,不易。易者,仰則觀象于天,俯則觀法于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書者,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名師指路,苦修不倦。凡世間之事,成功之道殊途同歸,苦練、勤思。書法作為一門頂級藝術,更需要幾十年如一日,付出不亞于任何人的努力,般若禪定。正所謂十年書二年畫,書法是一生的修行,梁啟超曰:書法是地球上最難的藝術,點線之間,乾坤日月。書者,簡易。易者,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兇,吉兇生大業。書者日積月累,滴水穿石,日書二千字,五十年如一日,是必簡單堅持,不斷地卷土重來,直至成功。自古以來大書家,皆是日日臨池不輟,張芝習書,池水皆黑,右軍習書,廿載不下樓,大令習書,三缸水寫枯,正所謂大道至簡,功成則成,書法源于漢字文明,人生從來就不是盛宴,而是一場修行,易經哲學之光輝,置所有藝術皆準。書法之美,美在結構。筆的運用,提、按、使、轉、抑、揚、頓、挫,中、側、逆、順、方、圓、藏、露等等,達到駕御自然,隨心所欲,一種“必然” 程度,王羲之《蘭亭序》,二十七個之字不同寫法,故在于變,書者易也,易有三,不易,容易,簡易。環肥燕瘦,輕重緩急,點畫相生,顧盼生輝。守正出奇,奇正相生,凡善出奇者,故不絕于天地,不竭于江湖。過于平正則近俗而乏姿韻,過于險絕則意涉狂怪,妙在乎平中寓奇,正不板滯。奇不涉怪,合乎情理。而字的大小、長短、闊窄、疏密等又要合乎自然美的法則,故曰,結體千古不易。書法之美,美在質地。點如泰山墜石,橫如千里陣云,畫如錐劃沙、屋漏痕。其包含質地、質感、份量、力度、文采等。有質感的點畫,其意味風韻,渾厚含蓄,其表雖樸實而無外飾,其里卻“藏骨抱筋,含文包質”,這是一種內在而深刻的美。書法之美,美在取勢。萬物皆入法,江山皆入紙。天地萬象,陰陽之道,書法之道,道法自然,或如虎臥鳳閣,龍躍天門,又如枯藤老樹,大江奔流。張旭觀擔夫爭道而入法,魯直見舟楫劃擼而聞道!一幅作品中,點畫與點畫之間,顧盼呼應;字與字之間,逐勢瞻顧;行與行之間,遞相映帶。有的氣勢雄偉,如張旭;有的奔放,如懷素;有的紆徐沉著,有不可阻遏之勢,如顏魯公;有的激越頓挫,有的神采飛揚,如王鐸米芾;有的沉靜茂密,有的淋漓酣暢,有的縱橫舒展。書法,無力無勢者俗。書法之美,美在韻律,美在節奏。一幅作品如松間清泉,江上清風,如同一首天籟般的音樂,啟承轉合,不絕于耳,時婉轉內收,時解衣磅礴,而自然界中事物的動態,如舒卷的流云、搖曳的垂柳、長空中回旋搏擊的雄鷹、大地上曲折奔騰的江河,必至風雨、雷電、驚蛇、飛鳥、奔驥、流泉、龍飛、鳳翔、虎臥、蟲蝕,以及人的坐臥、行立、奔走、歌舞、戰斗等等,也能與書法中的神情意趣妙相契合。從而使靜止在紙上的字形,變得神采飛揚、生機勃勃。書法之法,首曰學養。東坡云:“退筆如山未足珍,讀書萬卷始通神”,正所謂學富五車,方才高八斗,漢語言文學,漢字演變,詩詞內涵,作者情懷。四書五經,諸子百家,若不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般若禪定,苦修幾十載,縱然一生,充其量為字匠,字奴。沒有一定的學識修養,是無法創作出上乘之作的。學識深,意氣平和;學識高,胸懷豁達;學識廣,聯想豐富。凡是卓有成就的書家,都是學識豐富深廣的文人、學問家。識廣方能才高,才高方能創作出“書味”。書法首要需運籌帷幄于神韻,容納萬象于紙筆,未書而構思,整篇之布局,陰陽互補,相生相應,行氣流線。呼吸通暢,如千里陣云,又大江東去,入法高古,百家揉捏,推陳出新,自我救贖。獨立個性,自由精神。凡習字者需知四要,字法、筆法、墨法、章法,此乃基礎,如人之皮囊,一幅書法作品,其中有看得見的東西,筆劃、墨色、字形、詩句等,這是“軀體”,稱為形。書法有無形之勝,勢能、張力、格局、境界、氣象、感情、風神、韻律等,這是“靈魂”,謂之書法之味!書法是需要思考的,整篇構思在先,胸有成竹,意在筆先,字眼突出,留白自然,節奏起伏跌宕。單字用筆,字內轉承啟合,要會使轉,穿插,揖讓,向背,呼應。整幅作品連綿不斷,縱橫捭闔,陰陽行氣,鐵絲般纏繞,又八面出鋒,驚蛇出洞,飛鳥出林,解衣磅礴,勢如破竹,力如春潮。境和韻,勢與力,陰與陽,大與小,枯與濃,連綿縱橫,書法之法無窮盡也,書法是建立矛盾、處理矛盾的過程。筆是將軍,猶若登陣。鷹望鵬逝,游魚得水,景山興云。長年蕩槳,驚沙坐飛,孤篷自振。夏云奇峰,坼壁之路,錐畫沙,印印泥,折釵股,屋漏痕。悟得其中奧妙,用筆定能通神。藝術就是源于藝術高于藝術,優于昨天的自己就是一種高貴,忘記名利,修行自我,獨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世間所有的勝利,與征服自己的勝利比起來,都是微不足道的。把書法植入生命,把藝術嵌入靈魂——書法家王偉介紹文/李紅梅“自來蜀地多才子”,與峻美之山、妖嬈之水,共同構成蜀地之風景,璀璨著時光。川籍作家、詩人、書法家王偉先生,以其獨立的思想、自由的精神、豐厚的學養、豐富的閱歷、寬廣的格局、高遠的視角,成為當代著名的西蜀賢才。作為年輕而又資深的書法家,王偉先生說,“寫字是一種生命力。”知行合一,言行一致,對書法的癡迷達到了瘋狂的地步,他常常調侃自己是“羊癲瘋書法家”,卻真正把生命的巔峰狀態活成了常態。書法不僅是書法,更是學養、天賦、格局和個性等多種因素的組合與重建。王偉先生反對刻板地寫字寫成“字奴”、“字匠”,他最注重學養,認為“功夫在字外”。他三歲起便讀四書五經二十五史,八歲便能寫文言文,并一直保持著良好的閱讀習慣,文學、哲學、歷史、地理、軍事、書法、美學……博覽群書是他的興趣之一。無論多忙,他都不忘每天學習,尤其是書法方面的交流,更是不可動搖的日課。正因如此,他形成了自己的書法觀,并寫下了《書賦》《易經與書法》《游于藝,修于己》等書論大作,其理論與實踐、學養與才華便一目了然。如果說每個人都有一種天賦,那么,王偉先生便是天生的書法家。這位書法天才,以超常的悟性,承魏晉風華,融各家所長,并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風格。他的行書既有王羲之的遒美健秀,又有蘇東坡的用情達意;他的草書既有張芝的剛柔并濟、張狂肆意,又有懷素的奔放流暢、輕盈狂逸,更有他自己的人生豪邁、個性飛揚、學養豐富和思想自由。熱愛是王偉先生達到書法造詣的最主要因素。因為熱愛,他日書五千,深耕數年;因為熱愛,他連旅行時都會隨身攜帶文房四寶,行者無疆,書者無涯;因為熱愛,他背臨《蘭亭序》兩千多遍,并定下目標,終一生,一萬遍;因為熱愛,他把書法寫在墻上、印在陶瓷上,有趣的靈魂與書寫的狂熱便鑄就了傳奇;因為熱愛,他用毛筆掃盡世間塵埃,馳騁天地,縱橫古今;因為熱愛,他把書寫比喻成情人,癡迷成疾,癲瘋成性,愛入膏肓。一方止廬,清風曉月,萬卷詩書,筆墨生香。王偉先生一直用獨立高尚的人格捍衛著書法藝術的純粹,遠離低俗,隔絕名利,用愛鋪開時光,讓心中的繁花似錦在紙上綻放,以真善美為藝術收場。在他的作品中,能看到珠穆朗瑪的圣潔,能看到云卷云舒的自由,能看到星辰的璀璨、大海的遼闊,能看到東坡的豁達、莊子的逍遙,能看到人生的豪邁、靈魂的通透,能看到哲學的光芒、詩意的流淌。書法之難,難于上青天!如果要論一位書法家是怎樣煉成的,每位善書者都有自己的答案。王偉先生以自己的信念走出了自己的書法之路,把書法植入生命,把藝術嵌入靈魂,把人生寫成了哲學,把時光寫成了美學。書法家簡介王偉(知止),著名書法家,作家,詩人,房地產CEO。心有八愛:寫字,碼文,插花,登山,玩茶,收藏,舞者,廚藝。自幼學詩習書,飽讀古今經典,以蘇東坡為偶像,以王羲之為榜樣,將有趣靈魂落于文字,將魏晉風華融于筆墨,作品滿含蜀風雅韻,盡展云天襟懷。代表作:《巴渝大地賦》《西蜀記》《昆侖賦》《長江賦》《秦嶺賦》《書賦》《飲酒》《茶賦》《京師大學堂》《云南賦》《溫州賦》《中文賦》《千年孤獨,高山仰止——紀念蘇軾逝世921年》《吊東坡賦并歌》《人間逍遙是莊子》等。曾出版作品集《白晝之光》《明月清風》《中國當代作家精選》等,發表詩文幾百萬字。詩觀:思想是文章的母親,哲學是文章的近鄰,境界是文章的靈魂,張力是文章的生命力。有天地正氣,有愛的力量,有溫度的生命,有氧氣的文字,有深刻的思考,于虛無的內心種植芳香,茍且而深情。書法觀:書法,骨子里的中國藝術。書,如也,如其學,如其才,如其志,總之曰如其人。為書寫注入生命的意義,于靈魂深處鋪開時光,筆墨穿行,長河流淌。
暫時沒有評論,來搶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