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頭條作者:家辦標準研究院中國高凈值人群在財富管理的需求是客觀存在,這也是中國市場的特點,不能否認也不必忌諱,財富管理成為中國式家辦服務重要內涵沒有爭議。從這次地方金融辦的風險提示內容來看,恒天睿信涉嫌從事存款類業務、非法集資。家族辦公室在中國沒有監管和牌照,但肯定是不屬于金融類企業。事實上,直接從事金融業務已經超越家族辦公室范疇,家辦行業應該注意風險切割。家族辦公室更多是一種解決方案的提供者和“買手”的角色,可以提供包括資產管理配置方案和建議,但是不能直接下場從事非法的金融業務。家族辦公室與私人銀行、財富管理和投顧的模式不同,家辦客戶有著較高的門檻和很強的服務定制化要求,而且私密性和資產安全性更高。如果將家族辦公室做成連鎖化和規模化,與家辦的本義相背離事小,更重要連鎖化和規模化背后一定有資本的參與,或者更大機構的支撐,家辦企業本身的獨立性、服務的專屬性和資產的安全性可能受到削弱。從西方國家家辦的經驗來看,家辦不是越大規模越好,如何取得平衡是一個關鍵問題。第三來看,家辦要克制服務產品化的思路。縱觀西方國家的家族辦公室,服務定制化、產品標準化是主要特征,定制化和標準化是兩個層面的統一,并不矛盾。然而,國內不少家辦卻逐步發展成服務產品化,將家辦服務簡單歸結為信托產品、保險產品、私募產品或者教育產品、大健康產品,在宣傳和實踐中,有意無意向社會灌輸這樣的意識,實質上來講,對家辦思維和家辦企業本身并非有利的舉措。一方面容易造成客戶的片面理解,對家辦服務的評價標準過于集中、期望值過高,為未來的服務糾紛和風險埋下隱患;二來,家辦服務的過度產品化,反而弱化了家族辦公室相較于銀行、保險和信托公司的模式和理念優勢,不知不覺向金融機構標準服務靠攏,甚至異化成為產品渠道。家族辦公室作為一種發源于傳統家族社會結構的服務模式和理念,并非全新的事物,其實比較西方國家,家辦的理念更適合家庭家族觀念重的東方國家,這也是為什么家族辦公室從金融概念擴散到社會概念,就立刻獲得高凈值人群和中產階層大量認可的原因之一。家辦標準研究院認為,現階段中國的家辦企業應該順勢而為,過度強調服務產品化的收益,弱化家辦的定制化服務模式的優勢、價值,都可能讓家辦機構本身受損。無論如何,中國式家族辦公室模式尚在路上,必然有相當一部分家族辦公室會成為“陪跑者”,無論是家喻戶曉的家辦,還是默默無聞的家辦,無論是規模百億還是規模百萬的小家辦,市場很殘酷,某種程度也是很公平。西方發達國家同樣走過財富管理單一追求收益的階段,但是隨著經濟增速放緩、社會杠桿率下降,資本利得的稅收調節,金融產品篩選和搭配、資產合理配置、買方立場的投顧式服務的優勢和穩定性就會逐步顯現。目前,中國家族辦公室還處于“野蠻生長”的初期,中國式家族辦公室模式還在探索,但是并不能以此為理由放棄對家辦買方立場、服務性本質的堅守,希望家辦企業加強溝通和聯合,珍惜羽毛,共同防止中國家族辦公室走入異化的道路。
暫時沒有評論,來搶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