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頭條作者:農民的小幫手處暑,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4個節氣,也是秋季的第二個節氣。處暑節氣到來,意味著炎熱的天氣進入尾聲,暑氣漸漸消退,氣溫逐漸下降,天氣由炎熱向涼爽過渡,因此,處暑也被稱為“出暑”。不過,要注意一點,處暑以后并不是天氣不熱了,在不少地方,還會持續一段的高溫天氣,白天溫度還較高,但是晚上溫度下降也快,晝夜溫差大。民間關于處暑流傳著很多諺語,有些諺語和天氣息息相關,通過處暑當天的天氣,來預測后續的天氣,或者通過處暑當天是晴天還是雨天,來預測當年莊稼的收成。有人說處暑下雨好,有人說處暑晴天好,到底誰對誰錯,下面通過幾句諺語和大家分析分析,大家看完后,心中就有了答案。“處暑下雨萬人愁”這句諺語很好理解,處暑這天如果下雨了,會讓人發愁。這句話其實是后半句,還有前半句,立秋下雨人歡樂,合起來是“立秋下雨人歡樂,處暑下雨萬人愁”。為何處暑下雨會讓人發愁?“處暑下雨萬人愁”意味著處暑當天下雨,后續雨水也較多。從農業種植角度來說,處暑的時間在8月下旬,此時很多農作物進入了生長后期,此時是提高千粒重,增加產量的關鍵時期,適當的降雨是好的,如果降雨較多,出現連陰雨天氣,則不利于農作物后期的生長。以常見的玉米、大豆、花生來舉例,玉米進入了灌漿成熟期,大豆進入了鼓粒成熟期、花生進入了飽果成熟期,干物質的積累在此期間很重要,充足的光照,有利于光合作用,促進干物質的積累,如果持續長時間的陰雨天氣,勢必會影響。再加上可能會導致農作物晚熟,千粒重下降,最終形成減產。而莊稼產量的高低,對于農戶們來說非常重要。所以,根據這句話所表達的意思,如果處暑下雨,莊稼產量可能會降低,讓農戶們發愁,說明處暑下雨是不好的。“處暑好晴天,家家摘新棉”這句諺語從字面意思很好解釋,如果處暑這天是晴天,每家每戶適合采摘棉花,說明后續天氣好,晴天多,降雨少。以黃河流域舉例,處暑時間是8月底,而8月底到9月初,種植的棉花即可采摘收獲,如果此時晴天多,一方面適合棉花最后的生長,利于提高產量和品質;另外一方面,晴天還有利于采摘棉花工作,以及后續的存放。如果在棉花成熟時降雨較多,不僅不利于收獲,還影響棉花的品質。所以,從這句諺語來說,處暑晴天是好的。“處暑有下雨,中稻粒粒米”這句諺語所表達的意思,如果處暑遇到了下雨天,那么水稻產量可能出現減產,水稻是成穗的,如果成穗的水稻能用一粒粒來形容,說明產量低,一顆穗結不了多少稻粒。處暑之后,黃淮地區以及江南地區中稻處于生長末期或者收獲期,此時已不需要太多的雨水,如果遇到連陰雨天氣,則不利于水稻生長或收獲。如果種植的是晚稻,處于幼穗分化期,連續的陰雨天氣,也會導致后續空殼率增多。所以,按照這句諺語所表達的意思,如果處暑遇到下雨天,則后續連陰雨天氣較多,水稻出現減產,因此,處暑下雨是不好的。“處暑若逢天下雨,縱然結實也難留”這句諺語所表達的意思也比較明顯,單從字面解釋,如果處暑遇到了下雨天,那么農作物即使結了果實也難留住,說明會造成減產或者絕收。從2個方面來解釋,其一,有些農作物處于生長后期,此時已經結了果實,但是還未成熟,連陰雨天氣,影響了后續的生長,導致無法正常成熟,或者部分成熟,但是品質下降,產量得不到保障。其二,農作物進入收獲期,但是處暑下雨,后續天氣下雨也較多,影響收獲,或者無法進行收獲工作,即使結了果實,最終也留不住,或者不能完全留住,導致最終收益降低。因此,從這句諺語來看,處暑下雨也是不好的。通過上述幾句諺語的解釋,可以基本判斷,處暑當天下雨是不好的,如果處暑當天下雨,后去雨天較多,不利于農作物的生長或收獲,相反,處暑當天是晴天,則后續晴天較多,則有利于農作物的生長與收獲。根據中央氣象臺天氣預報來看,8月23日今日處暑,云南、貴州、西藏東部、四川西部、江漢大部、江南北部和西部、山東半島東部、內蒙古中部、河北北部、遼寧西部等地的部分地區有中到大雨,其中,云南北部、貴州東北部、湖南北部、湖北南部、安徽南部等地部分地區有暴雨,降雨地區還是蠻多的。諺語一般具有區域性,有些諺語只在某些地區流傳,并不能代表全國,如果按照上述說法,處暑當天下雨是不好的,但是,此時有些地區已長時間無有效降雨,若出現適當降雨,則有利于農作物的生長。所以,民間所流傳的諺語,如果嚴格意義上來說,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有些已不適合,所蘊含的意思,大家了解了解即可,不必過于深究,或者不必過于擔心。處暑當天不論是下雨還是晴天,屬于正常情況,至于后續天氣如何,還需要參照天氣預報。今日處暑,我們這里是雨天,你們那里呢?
暫時沒有評論,來搶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