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保家仙怎么寫是正確的,堂子...
857
2023-08-03
多年來,保家仙和堂子混為一談,其實這是不同階層的信仰問題,信仰也是有階級的。
嚴格的說,金國(后金/清朝前身)是奴隸制度國家,清朝前期是半奴隸半封建制度國家,后期是半殖民半封建半奴隸制度國家,中期是半奴隸半封建半資本主義萌芽制度國家。
在奴隸制度國家里,有平民的存在,但是,當時金國處于戰爭狀態,平民有著很大的不確定性,可以成為奴隸也可以成為奴隸主集團成員,上升和下降的空間都很大,機會也很多,當然,死亡的幾率也很大。
保家仙保的是家,屬于個人崇信;堂子保的是團隊,屬于團隊崇拜,有一種神秘的力量。換言之,保家仙是祈福,而堂子是祈運,兩者從根本上有著不同。
眾所周知,元和遼是最重視薩滿的,但是,從正史中很難找到關于薩滿的記錄,考古認為:薩滿重視口傳歷史,不提倡載入文字記載,加之,契丹人不愿意與漢族交流,秉承自己的文化理念,文字記載甚微。
相對而言,清史對薩滿的記載略多一些,但主要是在團隊層面,也就是堂子的記載。
對于堂子的理念源于匣子,女真人旅居長白山時,由于戰爭因素,時常居無定所,常將崇拜之物收藏于匣子里,供祈福之用,往往由族長保管。明朝后期,女真各族相對穩定,便開始建造堂子。
自唐朝起,現在的東北地區已經興起佛教,寺廟頗多,到明朝后期,東北地區的寺廟和信徒很多,其中寺廟多于堂子,可是堂子依然在東北香火不斷,最特殊的情況是保家仙與佛教神仙同時供奉。
堂子走向稀少是從努爾哈赤建立金國開始,停止新建堂子,特別是遷都沈陽以來,僅在盛京城外東南處設盛京堂子,他處禁止設立。清朝遷都北京之后,在故宮東南處設堂子,地點大約在領事館區內。老城堂子、遼陽堂子和盛京堂子停用,甚至康熙等皇帝回盛京祭祖都棄用盛京堂子,全國僅用一處堂子,即北京堂子。可見,堂子的特殊性。
由于禁止民間設立堂子,民間薩滿師鼓勵供奉保家仙和堂單子及神鼓舞等。
堂子為何如此的神秘?清史中,惟一一次較為全面記錄堂子祭祀的僅在乾隆執政期間的一次,據記載還是為了四庫全書的收錄工作,才記錄了一次堂子祭祀的過程,但是,很不完整,其中一些重要祭祀不記錄。
在清史稿和盛京通志中,無數次地記載了堂子或者祭祀,但是不記載內容,偶爾記載一下皇帝的祭文,其他都是一筆帶過。
在薩滿中,堂子占有百分之七十至八十的份量,保家仙、神鼓舞(跳大神)和請靈等僅是薩滿的一小部分。
在金(后金)及清的歷史記載中,第一次記載薩滿堂子的是《清史稿》:
(天命)三年戊午二月,詔將士簡軍實,頒兵法。壬寅,上伐明,以七大恨告天,祭堂子而行。分兵左四旗趨東州、馬根單二城,下之。上帥右四旗兵趨撫順。明撫順游擊李永芳降,以為總兵官,轄輯降人,毀其城。明總兵張承胤等來追,回軍擊斬承胤等,班師。
這次出征是努爾哈赤第一次大規模與明朝作戰,所以將“祭堂子”列入史冊,但是僅三個字。
另,《清史稿》記載:(天命四年)三月甲申朔,清旦,師行。大貝勒代善議師行所向。四貝勒皇太極言:“宜趨界凡,我有筑城萬五千人,役夫多而兵少,慮為所乘。”額亦都曰:“四貝勒之言是也。”遂趨界凡。向午,至太蘭岡,望見明兵,分千人援界凡。界凡之騎兵已乘明師半渡谷口,擊其尾,回守吉林崖。杜松留師壁薩爾滸,而自攻吉林崖。我軍至,役夫亦下擊,薄明軍。是時,上至太蘭察兵勢,命大軍攻薩爾滸,垂暮墮其壘,入夜夾攻松軍。松不支,及其副王宣、趙夢麟等皆死。追北至勺琴山,西路軍破。是日,馬林軍由東北清河、三岔至尚間崖。乙酉,代善聞報,以三百騎赴之。馬林斂軍入壕,外列火器,護以騎兵,別將潘宗顏屯飛芬山相犄角。上率四貝勒逐杜松后隊,殲其軍,聞馬林軍馳至。上趨登山下擊,代善陷陣,阿敏、莽古爾泰麾兵繼進,上下交擊,馬林遁,副將麻巖戰死,全軍奔潰。移攻飛芬,上率騎突入,斬宗顏,西北路軍破,葉赫兵遁。是時劉綎南路之軍由寬甸間道敗我戍將五百人,乘勢深入。上命扈爾漢將千兵往援,戍將托保以馀兵會之。丙戌,復命阿敏將二千人繼往。上至界凡,刲八牛祭纛。丁亥,命大貝勒代善、四貝勒皇太極南御,遇綎精騎萬馀前進。四貝勒以突騎三十奪阿布達里岡,代善冒杜松衣幟入其軍,軍亂,四貝勒馳下會戰,斬綎,又敗其后軍。乘勝至富察,綎監軍道康應乾以火器迎戰,大風起,煙焰返射,復大破之,應乾遁,朝鮮兵降。凡四日而破三路明兵。其北路李如柏之軍,為楊鎬急檄引還,至虎欄,遇我游騎二十人,登山鳴螺,呼噪逐之,如柏軍奔迸,踐斃又千馀人。甲辰,釋朝鮮降將姜弘立歸,以書諭其國主。
其中,“刲八牛祭纛”也是薩滿堂子祭的內容,纛為高桿,生祭為刲,用于出征;堂子祭八牛為力,特別重大事件時用。如果算上前四個字“上至界凡”,一共九個字,什么樣的史冊中能有這樣無緣無故的九個字呢?只能說明有刪減,故意不寫。同時,在不增加兵力、多次失敗的情況下還繼續攻擊,無非是以卵擊石,是什么樣的力量讓努爾哈赤繼續作戰?這一仗勝了,沒有勝在兵法,卻勝在了這九個字上面,這或許就是薩滿的魄力。
崇德八年春正月丙申朔,上不豫,命和碩親王以下,副都統以上,詣堂子行禮。辛亥,沙爾虎達等師還,論功賞賚有差。甲寅,明寧遠總兵吳三桂答祖大壽書,猶豫未決,於是復降敕諭之。乙卯,遣譚布等更戍錦州。辛酉,多羅貝勒羅洛宏以罪削爵。
——《清史稿》
這是皇太極臨死前半年,他患病多時不見好轉,命令多爾袞等人代替他,帶領高級官員去堂子祭祀。自皇太極即位以來,堂子是只允許“當家人”祭祀,多爾袞等人去是什么意思呢?半年后,皇太極“猝死”。此后,關于堂子的記載便更加神秘了。隨后,《清史稿》記載了一句話:
二月乙丑朔,日有食之。甲戌,葬敏惠恭和元妃。庚寅,禁建寺廟。
為什么在多爾袞等人祭祀了堂子之后,全國禁止建設寺廟?這對于信奉藏傳佛教的清朝來說簡直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多爾袞等人在祭祀薩滿盛京堂子的時候究竟發生了什么事情?
據考證,皇太極有可能患有高血壓,“上不豫”有可能是在冬季發病,并伴有輕微腦出血,命令多爾袞等人代替他去堂子祭祀不是其本意,而是奴隸主團隊集體意見。禁建寺廟是在皇太極輕微腦出血自癒后做出的報復性決定,符合腦出血病人心理,半年后又突發腦出血而猝死。
由此,薩滿堂子廟越來越神秘了。
筆者幾十年來接觸過很多自稱是薩滿師的人,有人說會“擼堂單子”,也有人說“不敢擼堂單子”,什么叫“堂單子”呢?就是堂子里供奉的神的集合體。由于,清朝時期,民間禁止設立薩滿堂子廟,一些大家族還想設立堂子,祈福堂子,怎么辦呢?就在家中設立一個堂單子進行祭祀活動,其中生祭這一部分化做了殺豬菜、媚神這一部分化做了二人轉,祭文和禱告充實到了跳大神……所以說,“擼堂單子”不是一般家庭可以做的,要有實力才行。
所謂出馬仙就是上神兒,與“擼堂單子”沒有太多關聯。
保家仙是人人可供、家家可供,即使是皇家也可以供保家仙的,但是,供哪位保家仙要查淵源的。
經上所述,歷史與口傳的結合,民俗的一部分。
發表評論
暫時沒有評論,來搶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