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頭條作者:李芋膠中、外歷代歷史學家、專家、教授為西漢騎都尉、匈奴右校王 李陵祖的後裔撰寫墓碑、墓誌銘、史記、近代史記、學術論文闡述中 的記載梳理(一)《標 題》【墓誌銘、史記內容略......】一:墓碑、墓誌銘類1:大周使特節柱國大將軍大都督原涇秦河渭夏隴成幽靈十州諸軍事原州刺史河 桓公(李賢)墓誌銘2:魏使特節假鎮北將軍征虜將軍大都督散騎常侍原州刺史上封縣開國公李賢和 妻故長城郡君吳氏(吳輝)墓誌銘3:楊君後夫人李氏(李遠之孫)墓誌4:隋左光祿大夫岐州郟史李公(李敏)第四女(李靜訓)墓誌銘並序5:唐故邛州刺史別駕隴西公(李紹)墓誌銘並序6:唐故中散大夫涪州刺史上柱國李府君(李延光)墓誌銘並序7:大唐正議大夫鄚州別駕李公(問政)墓誌銘並序8:大唐故右金吾衛胄曹參軍隴西李府君(符彩)墓誌銘並序9:華陰郡口口縣尉隴西李府君(蒙)墓誌銘並序10:大唐朝議郎前湖州參軍王遂妻故隴西李夫人(李明高)墓誌並序11:故朝議郎前行徐州沛縣李府君(弌)墓誌銘並序12:有唐善人(李建)墓誌銘並序 白居易 撰寫13:唐故中大夫尚書刑部侍郎上柱國隴西縣開國男贈工部尚書李公(李建)墓誌 銘並序 元稹 撰寫14:唐故處州刺史李君(方玄)墓誌銘並序 杜牧 撰寫15:唐中大夫行歙州長史尹公夫人上邽郡君李氏(李行超之女)墓誌銘並序16:唐故奉議郎前守瀛州長史賜緋袋攝檀州長史李府君(藤)墓誌銘並序17:唐故左散騎常侍贈工部尚書河東裴公(夷直)夫人隴西郡太君(李弘)墓誌 文 時官 秘書少監:李詠 撰(系李弘之弟)18:大唐(崔君妻)故隴西李氏夫人(李萱)墓誌銘並序 19:唐故朝議大夫亳州別駕李府君(行止)墓誌銘並序20:唐故正議大夫行光祿少卿上柱國虢縣開國子姚府君(姚崇長子)夫人李氏隴 西郡君李氏(李媛)墓誌銘並序21:唐故朝議大夫泉州刺史上柱國鄱陽縣開國男雲府(遂)【李行止之婿】君墓 誌銘並序22:華州刺史李公(懷讓)墓誌銘23:李君莫高窟龕碑並序24:唐故城門郎隴西李府君(李韶妻)安平崔氏墓誌銘並序25:大唐故太常卿上柱國隴西公李府君(李寛)之碑並序26:唐故中大夫行都水使者上柱國李公(元澤)墓誌銘27:唐故京兆雲陽縣尉李君(滔)墓誌銘28:唐故中書舍人太子僕田府君(思順)夫人李氏墓誌銘並序29:雲麾將軍李府君神道碑30:唐贈司空範陽大都督忠烈公李公神道碑銘 楊炎 撰寫31:唐故開府儀同三司太尉兼侍中河南副元帥都督河南淮西荊南山南東道王節度 行營事東都留守上柱國贈太保臨淮武穆王李公神道碑銘32:涇原節度李常侍(李匯)墓誌 33:沈參軍故室李氏墓誌銘34:唐故安南經略招討處置等使朝散大夫檢校右散騎常侍守安南都議兼禦史中丞 上柱國賜紫金魚袋隴西李府君(李涿)墓誌銘 薛述撰寫35:唐故左衛翊衛史部常選隴西李君(讓)墓誌銘並序 36:唐故李府君(元方)夫人長樂縣君墓誌銘37:唐故李君(辛生)墓誌 銘並序 【世系圖入錄遺漏,後待?錄】 38:唐故李府君(誠昌)墓誌並序 【世系圖入錄遺漏,後待?錄】 39:唐李杲墓誌【原世系圖遺漏,後待補錄】 40:大唐故遊騎將軍守庱王府左帳內副典軍上護軍李府君(承範)墓誌銘並序 41:大唐故驃騎將軍李公(實)墓誌並序42:李承嘉墓誌43:唐故李府君(恫)之墓誌銘並序 44:唐故興元府戶曹參軍韋府君故夫人隴西李氏(李滑之女)墓誌銘並序45:唐故容管經略招討處置等使檢校右散騎常侍兼禦史大夫上柱國隴西縣開國男 食邑三百戶贈工部尚書李公(行素)墓誌銘 鄭愚撰寫二:文史類1:《漢書-李廣蘇建傳》 卷一百五十四 《漢書-李陵傳》班固 撰 2《三國誌-魏誌-鮮卑傳》3:《漢書-匈奴傳》4:【北史】卷五十九列傳卷四十七5:《史記》卷六十三 司馬遷撰6:《周書》卷三十 列傳第二十二《李穆傳》 7:【周書】卷二十五列傳第十七《李賢傳》8:《北齊書》卷四十四 記載 李纮9:《隋書》卷三十七 列傳第二 李穆傳10:《元和姓纂》卷四 林寶撰11:《全唐文/卷 0546》《遊妙喜寺記》 12:《欽定全唐文.700#與黠戛斯可汗書》 13:《欽定全唐文.647#追封李遜等母製》白居易 撰 14:《欽定全唐文.748#李訥除浙東觀察使兼禦史大夫製》 15:《答李遜等謝恩令附入屬籍表》白居易 撰16:《祭李侍郎文》白居易 撰17:《魏書官氏誌》卷一百一十三第十九 沈約 撰 18:《舊唐書》列傳第一百四十五19:《舊唐書》卷一百五十五(李遜傳)20:《新唐書》列傳第一百四十二21:《新唐書》卷一百六十二22:《新唐書》卷二百一十七23:《贈杓直》全唐詩一百卷四百二十九 白居易 撰24:《南齊書-魏虜傳》25:《宋書-索虜傳》26:齊山石刻《有待巖記》27:《隆慶趙州誌》卷八 記載 李發、李震、李遜、李建、李方玄、李訥等 28:《庸閑齋筆記》【清代】陳其元 撰李遜 撰29:《甘肅人物誌》、《澤州府誌》雍正版、|《西安府誌》乾隆版、《甘肅新通誌》 光緒版、《蘭州府誌》道光版、《鎮原縣誌》道光版。記載 李賢30:《蒲州府誌》乾隆版、《山西通誌》光緒版、《甘肅新通誌》光緒版、《鎮原縣 誌》道光版、《新修固原縣隸州誌》宣統版、《重修鎮原縣誌》民國版。記載 李 遠31:《九江府誌》記載 李渤32:《唐才子傳》記載 李涉33:《金石補正》卷七十一 記載 李渤、李涉 34:《又玄集》杜牧 撰紀念李方玄 35:《荊州府誌》【明】萬歷二十二年版 記載 李遜、李建 36:《湖北歷史人物辭典》第 624 號 記載 李方玄 37:《湖北歷史人物辭典》第 625 號 記載 李訥 38:《池州府誌》乾隆版 記載 李昭象(唐末詩人) 【近代文獻史記】39:《錦繡池州》三百六十九頁 吳漢卿 撰40:陳寅恪(1890 年 7 月 3 日—1969 年 10 月 7 日)歷史學家、古典文學家。撰 寫《李唐氏族之推測》,《李唐氏族之推測後記》及《三論李唐氏族問題》,《金明 館叢稿二編》,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2001 年版。陳寅恪教授先後三次就同一 問題展開的妥切辨駁,廣為歷史學界所接受。41:崔明徳(煙臺大學黨委書記,中國世界民族學會副會長)撰寫《李陵.拓跋 氏.黠戛斯》,《煙臺大學學報》1995 年第一期。42:張書城(蘭州大學歷史系教授、博士研究生)撰寫《拓跋魏系李陵之後說考 辯——附揭李白「本家金陵」之迷底》《祁連學刊》1990 年第二期。43:溫海清(復旦大學歷史系博士研究生)撰寫《北魏、北周、唐時期追祖李陵 現象論述》地址:上海市 郵編:20043344:寧夏回族自治區博物館、寧夏固原搏物館:《寧夏固原北周李賢夫婦墓發掘 簡報》,《文物》1985 年第十一期。【寧夏回族自治區博物館電話:0951—5085073 寧夏固原博物館電話:0954—2032653】45:呂思勉:《兩晉南北朝史》上海古籍岀版社 1983 年版,第 92 頁。46:鄧名世(南宋著名學者、姓氏考證上成就尤高):《古今姓氏書辯論》,文淵 閣四庫全書本。47:張金龍撰寫《隴西李氏初論——北朝時期的隴西李氏》,《蘭州大學學報》1994 年第四期。48:唐長孺:《論北魏孝文帝定姓族》,《魏晉南北朝史論拾遺》,中華書局 1993年版,第 83 頁。49:陳爽:《世家大族與北朝政治》第二章《「四姓」辯疑:北朝門閥體製的確立 過程及其歷史意義》的相關論述。(中國科學岀版社 1998 年版,第 42—80 頁)。50:韓生貴:《隴西李氏宗支疏理》。 51:【日本】川本芳昭:《魏晉南北朝的民族問題》汲古書院,第 368 頁。52:姚大力:《論拓跋鮮卑部的早期歷史——讀{魏書.序紀}》,《復旦學報》2005 年第二期。53:《唐後期一種典型的士人文官》賴瑞和 撰 54:《李氏一門四傑,光耀唐代石首》 余大中 撰 55:《唐前李陵作品的流傳及真偽》 西北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 丁宏武 撰 56:《隴西李氏敦煌房考辨》 南京大學歷史系 劉可維 撰 57:《雲溪友議校箋》錢歌序58:《歷代李氏望族》中華名門望族叢書 濟南大學教授黨明德撰 59:《唐代刑部尚書李遜》荊州散記 余大中 撰 60:《再論唐代的使職和職事官—李建墓碑墓誌銘的啟示》 賴瑞和 撰 61:湖北石首《歸本堂》李氏族譜62:湖北麻城《李氏族譜》 63:《李陵後裔今安在》 64:《李陵後裔歸本堂世系考》未完待續李輝亮 搜集整理 資料收集時間:二 00 八年六月至二 0 二二年三月
暫時沒有評論,來搶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