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頭條作者:北京衛視1984年的央視春節聯歡晚會上出現了一種新的藝術形式,陳佩斯朱時茂表演的《吃面條》使小品正式成為一種獨立的藝術表演形式,其活潑詼諧的表演形式備受觀眾的喜愛,直接引發了春晚舞臺上的小品表演風潮。受其影響,隨后趙麗蓉、鞏漢林、宋丹丹、范偉、高秀敏、郭達、郭冬臨等等一大批小品明星脫穎而出。這個新的演藝形式題材空前豐富,其反映社會現象的深度和廣度及其表演形式也愈趨多樣化。由此,小品成為文藝舞臺上不可或缺的獨特的文藝節目,更是年年春晚全國老百姓最喜聞樂見的保留節目。由北京廣播電視臺、紫禁城影業、京視衛星傳媒聯合出品,吳志勇工作室制作的大型少兒影視表演體驗類節目《表演班的春天》第六期邀請到了小品舞臺的代表人物之一鞏漢林擔任本期任課老師,他將帶領表演班的孩子們一起感受這種引發收視熱潮、火爆全國的表演藝術形式。鞏漢林回憶趙麗蓉眼眶濕潤“她把認真做到了極致”《對縫》《如此包裝》《媽媽的今天》《打工奇遇》《功夫令》《老將出馬》《裝修》……著名演員鞏漢林曾在春晚舞臺上奉獻了許多讓人耳熟能詳的小品,他和已故表演藝術家趙麗蓉組成的黃金搭檔更是譜寫了一代人的春晚記憶。他們二位合作表演的作品有著極為廣泛和深厚的群眾基礎,留下了很多膾炙人口的金句,坊間流傳甚廣。“你看這道菜,群英薈萃,要您老八十,一點都不貴。”“宮廷玉液酒,一百八一杯!這就怎么樣,聽我給你吹!”“探戈,探戈,就是躺著趟著走。”這些經由他們生動演繹的臺詞仿佛刻在觀眾的DNA里,至今很多人還能脫口而出。課堂上,主持人向小學員們回放了鞏漢林和趙麗蓉搭檔演出的精彩片段。小朋友們被吸引得目不轉睛,被搞笑段落逗得前仰后合;而鞏漢林本人看著屏幕中的昔日搭檔卻眼眶濕潤。“趙老師在喜劇的行列里邊,絕對是天才的藝術家,她的駕馭能力,對人物的表現力,超出了一般常人的那種狀態。”回憶起趙麗蓉老師,鞏漢林依然欽佩不已,感慨萬千。《如此包裝》里的“藝人總監”和《打工奇遇》里的“飯店老板”,是鞏漢林塑造的兩個經典小品人物形象,課堂上主持人讓小朋友們選擇其中一個來嘗試模仿,小朋友們自告奮勇,卻演出了各種各樣和人物本身沒什么關系的版本。鞏漢林對于小朋友們這種“完全處在自己的狀態”的嘗試,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議:“將來你在演一個角色的時候,是你向他靠近,而不是他向你靠近。”他告訴大家,演員演的是“他”而不是演“自己”。“演員表現的角色風采個個有別,不能完全一副面孔,這是最忌諱的。”他回憶起當初排演一個小品時用了幾個月的時間,排演了不下百遍,一遍遍磨合。對此,鞏漢林以趙麗蓉老師為例向小學員們闡述“認真”二字:“趙奶奶的一招一式一字一句,一丁點錯誤都不允許,她對表演是精益求精。真正把認真做到了極致,她用現在的話說就是有‘工匠精神’的藝術家。”怕年紀尚小的孩子們一知半解,鞏漢林又補充道:“你們看趙奶奶演出的時候特別真實,離觀眾特別近,覺得是一個真事兒是不是?”大家頻頻點頭。“這就是藝術的魅力,來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再現生活的過程中又沒有和觀眾產生隔閡,把觀眾帶入得非常及時。”“干我們這行的,要講究,不能將就。”這是趙麗蓉這樣老一輩藝術家傳承給鞏漢林的職業精神,也是鞏漢林在人生的表演課上給小學員們傳授的道理。等孩子們長大后理解這句話的含義,將從學表演中得到的的領悟傳遞到生活中,將認真貫穿于做人做事的始終,他們會受用終生。親授“表演三步走”出題“做核酸”“十三香唱賣”三十年倒背如流在進行表演初體驗時,小朋友們進行了模仿試驗,鞏漢林一一指導點評,金句頻出:“表演就是你們小時候玩的過家家”,“釋放天性就是把你們的想象力借助這個過程,使你們達到一種表演的狀態。”他總結了表演所涵蓋的三個方面:“第一個初級階段是模仿,模仿是培養我們進入表演路上的第一塊磚;第二階段是想象,想象力會激發你的表演,;第三階段是想象與表演的統一,想到了還得做到。”為了實踐“表演三步走”,鞏漢林與時俱進地給小學員們出了一道題——做核酸。每個小朋友根據自己的所見所聞,表演出自己所感知的“核酸檢測”的全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其他小學員可以發表意見。比如有的表演缺少了洗手的步驟,有的探棉簽的動作不夠認真,有的忽視了擰好蓋放試劑瓶,有的忘記再一次檢測需要消毒洗手。通過這個測試,鞏漢林向孩子們傳達了“觀察生活”的重要性,“表演的準確性基于人和事的常態和常識”,作為一名演員,觀察生活是最重要的必修課。為此,鞏漢林分享了自己的小品處女作也是其小品成名作《如此競爭》中的表演心得。“要想學得像,保證三分樣”,為了融入角色,鞏漢林親自到農貿市場跟著攤主學賣十三香,觀察別人如何吆喝如何唱賣,從服裝、體態、語調、氣息一一模仿學習。他還在課堂上還原了其中一段經典的叫賣臺詞:“各位聽一聽,站一站,瞧一瞧,看一看!……”時隔三十多年,不打磕巴,一字不差,仿佛把大家帶回了80年代的小品舞臺,萌娃們一個個聽得瞪大了眼睛。這是一位優秀演員的過硬基本功,也是幾十年來不曾荒廢的拿手絕活。根據喜劇小品包袱密集,笑點繁多的藝術特質,本期的表演課展演作品選擇了鞏漢林最新的小品《最后一堂課》,改編成校園短劇《畢業班會》,講述了一群即將畢業的學生,在最后一堂課上向老師要回上學期間被老師沒收的東西,并因此引發的一系列啼笑皆非的故事。初次面對小品劇目,小學員們將會如何調整自己的狀態?排練廳里北京電影學院表演老師隋蘭對孩子們提出了什么特別的要求?他們又會展示出和前幾次哪些不一樣的表現?鎖定今晚21:45北京衛視,《表演班的春天》帶您走進小品的世界。
暫時沒有評論,來搶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