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頭條作者:無冕財經本文由無冕財經(wumiancaijing)原創發布作者:方斯嘉編輯:陳澗設計:嵐昇地產“黑馬”,徹底跑不動了。4月6日晚間,據香港聯交所宣告,由4月13日上午9時起,新力控股(02103.HK)的上市地位將根據《上市規則》予以取消。這是房企債務危機發酵,頻繁“暴雷”之后,第一家被強制退市的房企。停牌一年半后,這家曾被津津樂道的千億“黑馬”房企,狂奔失速,終于倒下。壞消息接踵而至。與此同時,另一個地方房企巨頭藍光發展(600466.SH)發布風險提示稱,股價首次低于1元/股,若連續20個交易日低于人民幣1元,則可能被上交所終止上市交易。這是一個危險的信號。“如果房企無法復牌而被強制退市,對房企來說意味著徹底喪失上市公司地位,企業市場形象、信用環境會進一步惡化,運營難度和經營壓力也會進一步提升,甚至會因此引發企業重整或被動清盤。”IPG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對無冕財經(ID:wumiancaijing)坦言。易居研究院研究總監嚴躍進提出:“各地近期要系統梳理所在地方房企的股票市場表現,要防范債務危機演變為股票危機。尤其是要從資本市場反應來密切關注,防范出現黑天鵝事件。”股票變廢紙,停牌房企拉響警報警鐘再次敲響。地產股在資本市場消沉已久,此時,新力、藍光一紙公告,再一次觸動投資者敏感的神經。▲香港聯交所公告截圖。“這是大部分房企最后的歸宿,股票價值清零。”一位投資者對新力退市一事評論道。另一位投資者提出,“如果暴雷的港股地產公司的海外債務問題遲遲得不到處理,最終也會走上這條路。”如果說,2021年起,房企債務違約潮出現,被稱作暴雷。那么,房企退市,可以說是徹底的爆炸。這也意味著,曾經懷抱復牌希望的地產投資者,最后一絲信心也破滅了。停牌房企投資者們最恐慌的事情是,上市公司遭遇除牌,投資者持有的股票大概率變成“廢紙”,價值幾乎為零。“退市的全過程,沒有任何再交易的公開市場機會,沒有內地的退市整理期,一旦砸手里,股票就直接變為廢紙,更何況現如今股票都電子化了,連廢紙做個留念都沒有了。”一位市場評論者指出。更嚴重的是,部分人擔心,市場會以新力退市為導火索,掀起一波危機。回想去年3月,房地產股遭血洗,一日內,50強房企市值共跌去1481億元。當時,一位公司管理層都對無差別的股價下挫表示“看不懂”。信心比黃金更寶貴。一位接近頭部房企的人士對無冕財經(ID:wumiancaijing)指出,情況已經不會再糟了,現在更著重紓解債權人的情緒,維持各方的信心。“理論上,當前一些暴雷企業債務問題解決地總體不錯,投資者也認可了房企重新復蘇的邏輯。”嚴躍進提出,“新力退市事件若不處理好,會加重其他投資者對有暴雷史企業的恐慌情緒,尤其是在債務問題還沒有完全解決好的企業。”目前停牌的上市房企超過20家。據不完全統計,包括恒大、融創、世茂、奧園、當代置業、陽光100等在內的近10家房企,均自2022年3月起停牌。在今年,停牌房企名單仍持續擴充中。▲停牌房企名單,由無冕財經整理。4月,大發地產、祥生控股、旭輝控股、上坤地產、佳源國際、匯景控股、力高集團、大唐地產、上置集團等10余家上市房企宣布停牌。理由是公司部門關鍵團隊人員辭任、新冠疫情傳播影響、核數師空缺等因素。危險9月,還有多少老板要“消失”?頭部涉險房企正處于債務重組的關鍵階段。“千方百計致力于讓公司走出困境。”3月底,融創債務重組說明會上,頭發花白的孫宏斌向投資人致歉稱,“出現今天的問題,雖然也有外界環境的因素,但是更重要的、更本質的,還是我們自己的問題。”如今,包括龍光集團、佳兆業、景瑞控股等部分房企已正式復牌。3月10日,佳兆業集團(01638.HK)成為在港交所首家復牌的房企。融創中國(01918.HK)對外宣稱,預期將于4月完成復牌。柏文喜指出,已有佳兆業集團、景瑞控股兩家房企成功復牌,這也為其他出險房企指引了道路。接下來,企業要做的就是盡一切努力保留住上市地位,為企業未來發展贏得時間。相比之下,恒大仍未脫險。4月3日晚間,恒大債務重組也傳來新動態。中國恒大公告,與債權人特別小組的成員(其分別持有現有恒大和現有景程票據的未償還本金總額超過20%及35%)簽訂了三份重組支持協議。恒大稱,實現擬議重組方面已達到了一個重大的里程碑,通過努力最終使得條款清單于2023年3月20日簽署。簽署這份協議,被投資者稱作是無奈之舉。據“任博宏觀論道”計算,如果債權人不同意此次重組,那么預計回收率在2-10%之間,非常低。這類信息的披露實際上是在倒逼債權人同意恒大提出的債務重組方案。根據中國恒大披露,截至2021年底,其總資產約1.7萬億元,總負債已達1.9萬億元。現狀已是“資不抵債”。中國恒大在3月下旬亦表示,截至公告發布日,沒有任何一項復牌條件得到滿足。德勤中國財務咨詢價值創造及危機咨詢服務主管合伙人何國梁對媒體分析,停牌房企復牌之路需要過三關:一是妥善解決債務問題;二是要滿足上市條件,包括完成審計報告,且港交所統一業務可“持續經營”;三是需要出現“白武士”幫助處理債務。今年以來,已經有華夏幸福、融創中國、中梁控股、祥生控股、中國奧園、旭輝控股等多家房企發布了化債進展或方案。不過,復牌未必就是成功上岸。面對復牌后的佳兆業(1638.HK),投資者依然不買賬,股價三日連續大跌,每日跌幅在20%至30%。分析指出,佳兆業即使復牌,仍未與債權人達成重組方案,擺在佳兆業面前的數千億美元債,仍等待處理。龍光地產在2022年8月24日復牌后,股價表現出現斷崖式下跌,低于1港元/股。停牌前,龍光股價還在12港元/股,短短兩年時間,龍光集團股價損失接近93%,市值蒸發633億港元。▲龍光集團股價仍處于低位,圖片來自雪球。這是一次徹底的財富洗牌。就如新力控股,在暴雷之前,杠杠拉滿,借債利率曾高達15.46%。這家江西房企,以10年時間快速狂飆至千億規模,而后1年間迅速隕落至退市。創始人張園林,在暴雷消息傳出后,退出了投資者溝通群,自此消失。藍光發展也是高杠桿玩家,發債利率達10.5%。債務暴雷后,創始人楊鏗轉讓董事局身份給不足30歲的兒子楊武正,自此消失,被稱作“金蟬脫殼”。按照18個月停牌期計算,上述2022年3月起停牌的一批內房股,在今年9月起將面臨除牌風險。恐怕,還有一批房企、掌門人,將消失于江湖。
暫時沒有評論,來搶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