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頭條作者:絳州燦爛文化——寫在4月23日世界讀書日之際文:新絳縣文化促進會會員 申新會1、父親讀書的身影一直在腦海中翻騰。很小的時候就看見父親在下雨天,坐在窗前讀書,父親是完小畢業,那時候由于家庭困難,早早就輟學了,但父親有個很好的習慣,就是平時忙著下田種地,到了下雨天,就是父親的讀書日,父親就捧著心愛的書認真讀了起來。那個時候,我幼小的心靈里就充滿好奇,書里面有啥東西呢,一直深深吸引著父親去讀呢?母親經常嫌棄父親不幫著做家務,就知道讀書,不過,母親也說總比別人抽煙打牌要好得多。所以,父親讀書的身影從小就一直在我的腦海里翻騰,我到了休閑的時候,也感覺渾身癢癢,要讀一讀書,心里才能感覺到充實而平靜。2、先把書讀厚,再把書讀薄。從小學到大學畢業,也算是讀了好多年書了吧,有時候回到家里,翻開自己之前讀的各種各樣的書,總是充滿了感慨。上學時,對教材的要求就是精讀,各種讀啊,寫啊,背啊,算啊,做題啊,考試啊,考試是對自己讀書效果的檢測,上學時確實下了不少功夫,學到了一些最基礎的東西,中考之前把一本幾何練習冊一題不漏地做完,是我引以為豪的經歷;記得高中的時候,老師說讀書先把書讀厚,再把書讀薄,一開始不理解,書讀得多了,慢慢也就理解了。到現在,我還是按這種方法去讀書,因為上大學學的是理科,所以,我還是偏愛讀技術類的書。一本書先讀厚,然后再讀薄。慢慢掌握其中的精髓。3、讀書實用論引領我打開一本又一本書電子閱讀越來越普及,智能手機確實很方便,打開智能手機,五彩斑斕的世界鋪面而來,但總是感覺學得不系統,不踏實,好像通過電子書學不會,掌握不了,我還是習慣看紙質書,喜歡一頁一頁地讀,喜歡在書的旁邊批注,喜歡捧著書的那種美妙的感覺。記得初中讀過的愛迪生的故事,說愛迪生搞各種發明的時候就是讀各種各樣實用的書,我也是這樣,雖然不會發明,但也是想學啥就在網上買啥書看,學錄音,學無人機,學直播,學全景視頻,學攝影,學拍攝微電影,學燈光布局等等,雖然樣樣都不精,但也是廣泛涉獵,各種各樣的書每年也買得不少,讀書實用論引領我打開一本又一本書。我有時候想,如果沒有書籍的引領,我是不敢去買好幾千、好幾萬貴重的設備,更不能讓一個又一個項目落地,變成了現實,書籍是我前進的動力和源泉。沒有書籍,我的生活不敢想象,它就會是死水一潭,沒有任何發展和變化。弟弟給我推薦的孔夫子舊書網APP很不錯,想要啥書,手機上一點就買了,滿足了我喜歡讀書的愿望。4、年輕人,你的最大問題是讀書太少,卻想得太多!“年輕人,你的最大問題是讀書太少,卻想得太多!”楊絳先生的這句話記憶猶新,猶如一個警鐘,時時在心頭作響。楊絳先生這句話,言簡意賅地闡述了讀書的終極意義:讀書,使人寬廣。只有寬廣了,人的眼光才不至于一直局限于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并真正和這個世界聯結。所以,我們還是要多讀書,讀好書,養成好的讀書習慣,擺脫對手機的依賴,建設一個書香家庭,給家人、給孩子做一個榜樣,讓讀書照亮自己,照亮孩子,照亮未來。
暫時沒有評論,來搶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