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姓的總家譜在哪里,歐公故里之...
799
2023-09-26
爭名人故里,一是爭榮譽二是爭經濟。只要是君子之爭,爭之何妨?!而對于官員們,爭,是爭政績,不爭則是不作為了。既如此,則必爭之!
而對于歐陽修故里在廬陵縣還是永豐縣之爭,則其意義遠在榮譽經濟政績之上!
歐陽修真是有先見之明呀,他生于綿長于隨終于穎葬于鄭,為防各地爭他,先入為主曰“廬陵歐陽修也”!一下子平息五省之爭。
他回吉州,葬母于沙溪,怕永豐人之后誤他是永豐人,又親書《歐陽氏世次碑》請名匠刻于瀧岡阡表陰面。將家譜勒之于石公之于眾,歐陽修是中國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足見歐公用心之苦!
《歐陽氏世次碑》第一行即寫明故里在吉州廬陵縣儒林鄉歐桂里!至此妥妥當當,無可爭辯了!但防君子易防小人難,到明清之際,永豐人嫌《歐陽氏世次碑》上“廬陵縣儒林鄉歐桂里”一行字刺眼,竟毀原文,塞進“皇祖府君偃遷沙溪,今實為永豐人也”之句,并據此刻印歐陽修文集,公然以歐陽修故里自居!清代分宜大儒林有席,曾主修巜吉郡志》,因工作所需曾專門考證歐陽修故里在哪?結果他一頭霧水地說:“歐陽修自己總說是廬陵縣人,但沙溪石刻還在,石本明明有“偃遷沙溪今實為永豐人也”之句呀”!
林有席雖學問淵博,畢竟還是個書呆子,他死也不知沙溪石刻做了手腳呀!
清代永豐有一個文人叫解文炯的,也曾得意洋洋地炫耀:“沙溪纖表石碑乃歐公自寫,有今實為永豐人也之句!言之鑿鑿,廬陵縣有甚話可說”?后來廬陵縣與永豐縣為此將官司打到中丞處(省里),就因石本在,永豐贏了。永豐的壓軸證據是《瀧岡阡表》石刻,礙于歐陽修這篇千古至文的名氣,人們支持了永豐。但既然是官司就必須排查證據,證據造假還談什么公正?
今天永豐一個叫王某星的初中老師,偶爾會在網上發幾篇游記類短文。三百年后又搬出解文炯的老調來,說先有歐陽氏世次碑石刻后有文本流傳,以石刻為準!絕口不談石刻造假細節。一付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傲慢!
永豐造假的古人自以為天衣無縫,豈料科學發達的今天信息爆炸!古時常人難以接觸到的四庫全書及歐陽修書法真跡現在打開電腦就可見。《四庫全書歐陽氏世次碑》乃宋丞相周必大所編,周是廬陵縣永和人,是歐陽修的忠實粉絲。雖然各地有冒名的編本,但以皇家藏本四庫全書為權威。又遼寧博物院藏的歐陽修書法,與永豐現存的碑文,有天壤之別。沙溪的碑文書法字跡分明小學生初練水平豈是也是書法家的歐陽修的真跡!更令人捧腹者,沙溪碑文抄都抄錯,前言里面夾雜后記,少了五百多字,還忘記刻上歐陽修的落款!想必,王某星之流也會為永豐古人的造假水平之差感到汗顏吧!
永豐所謂歐陽修是永豐人的四大鐵證,西陽宮是皇帝賜建于歐母墳側,為頌揚歐母之賢德,不可作為故里的憑證。歐陽修兩個早亡的先妻葬于沙溪,同理不能作為證據。《瀧岡阡表》乃是墓道之石,當然不是故里的憑證。相反,這幾個證據,只能證明沙溪是歐陽修的家族墓地之一。至于“今實為永豐人”的內容,正是此地無銀三百兩的伎倆!(這里補充一下,王某星沒有把沙溪文忠公祠列入第五大鐵證還算良知未泯。因該祠乃南宋時沙溪陳姓所建。陳姓為歐姓建祠,正好說明沙溪非歐公故里。)
吉安號為文章節義之邦,歐陽修乃廬陵文化的首席鄉賢。敢篡改歐陽修原文敢造假先賢石刻,造假者雖已化作泥土,然其罪將遺丑萬年!
歐陽河于釣源古村
二0二一年六月九日
發表評論
暫時沒有評論,來搶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