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頭條作者:文白日記今天我們聊一聊五行,今天也是個枯燥的話題,但還得說,五行就是人們說的金木水火土,這五個字是八字整個算法的核心。那么什么是五行?五行是我國古人總結出的哲學體系。我國古代思想家用這五種物質來說明世界萬物的起源,中醫用五行來說明生理病理上的種種現象,而中國傳統命理學用五行相生相克來推算人的命運。五行學說認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種基本物質之間的運動變化而生成的。同時,還以五行之間的生、克關系來闡釋事物之間的相互聯系,認為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靜止的,而是在不斷的相生、相克的運動之中維持著協調平衡。這即是五行學說的基本含義。在古籍中對五行有如下解釋,夫五行之生,各一其性;四時之行,亦有其序。春以生之,夏以長之,秋以肅之,冬以藏之。 春而夏,夏而秋,秋而冬,冬而復春,而相循無窮。蓋五行異質,四時異炁,而皆不外乎陰陽。陰陽異位,動靜異時,而皆不離乎太極。至於所以為太極者,又無聲臭之可言,是性之本體然也。故五行各一其性,所謂「各具一太極」也。四時自有其序,所謂「運用一太極」也。五行四時周而復始,所謂「統體一太極」也。而性之無所不在,又可見矣。夫天下無性外之物,而性無不在此。無極二五,所以混融而無間,所謂妙合者也。無極是理,二五是炁,真以理言,太極無妄之謂也。精以炁言,陰陽五行不二之謂也。凝者聚也,炁聚而成形也。蓋性為之主,而陰陽五行為之經緯錯綜,又各以類凝聚而成形焉。陽而健者成男,則父之道也。陰而順者成女,則母之道也。是人物之始以炁化而生者也。炁聚成形,則形交炁感。遂以形化,而萬物生生,變化無窮矣。問題來了,這段古文,沒有經歷九年義務教育還真看不明白??戳诉@段文字我感覺我好似九年義務教育的漏網之魚。經過我這些年不斷的找老師去問,找書籍去琢磨,終有所得。關于五行的一些感悟。古文需咬文嚼字,我節選的古文出自明朝,對于現代人閱讀來說會容易些。在不說相生相克的關系之前,現在只說變化上的關系(下圖所示)1.五行在四象之中就有,木火屬于陽的范疇,金水屬于陰的范疇2.初生為木一點點成長到頂點的時候為火,一點點開始衰弱為金,收斂到凝結后為水這時候出現了土,收斂后的渣滓。所以土與其他五行屬于共生關系3.五行及周而復始的變化,它并不完全在物質上,而是從炁上的認識。這個就比較玄了,這里我們把氣理解成溫度、氣候等。比如春天到夏天越來越熱,秋天到冬天越來越冷等。
4.五行是相互依存的,不可獨立存在,為了便于記憶與理解所以才會把五行單分出來進行敘述。
5.土就像是工作臺,就像引力一樣,沒有引力我們就飄了,土也是如此,在工作臺上看著金木水火的變化,同時調節參與著變化。不知不覺些到這了,其實還有很多,我節選的古文出自《三命通會》是明朝進士萬民英所寫。開始的時候寫的玄而又玄。又晦澀難懂。其實有很多是名詞,現代人已經不太用了,把名詞當成一個盒子,繼續閱讀。暫時不必糾結,當理解了一些意思,需咬文嚼字。一步步深究其中的含義。有的時候讀古書需要準備兩套工具書,一本叫字典,另一本叫如何查字典。今天先到這,明天繼續。
暫時沒有評論,來搶沙發吧~